肠结核疾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艾灸这12个募穴,护你一生脏腑周全,你知 [复制链接]

1#
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806/9282047.html
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806/9282047.html

在艾灸养生临床中,有一些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腧穴,常常被称作“特定穴”。如“五俞穴”、“八会穴”、“原、络穴”、“八脉交会穴”、“郄穴”、“下合穴”等等,“募穴”也是其中一组十分重要的特定穴。首先,要明确背俞穴和募穴定义的区别。背俞穴是指脏腑精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募穴是脏腑精气汇集于胸腹部的穴位。

临床当中,背俞穴与募穴都能反应脏腑精气的情况,但是,背俞穴与募穴并不完全相同。从历代医家的论述,脏病,取俞为主。为什么脏病取俞?因为背属阳,脏属阴,它由脏腑精气输注表现为阳的位置,表现的更明显一些。

艾灸治疗也是遵循阴阳相配的原则。所以,脏病大部分都要取背俞穴。那么募穴呢,也就是腑病的时候,一般要取募穴,也是阴阳相配。那么腑病,各个腑有病的时候,在背俞穴上的反应,相对来讲要差得多,但在相应的募穴上,都有明显的反应点。故临床当中,当遇到腑病的时候,要选择对应的募穴。这两组特定穴,在诊断和治疗有区别的地方。

募穴释义

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募穴”,又称为“腹募穴”。“募”,有聚集、汇合之意。六脏六腑各有一募穴,共12个。募穴均位于胸腹部有关经脉上,其位置与其相关脏腑所处部位相近。

五脏、心包络及六腑各有募穴一个,如肺为中府,心为巨阙,肝为期门,脾为章门,肾为京门,心包为膻中,胃为中脘,胆为日月,大肠为天枢,膀胱为中极,小肠为关元,三焦为石门穴等。募穴多用以诊断和治疗本脏腑病证。

取穴位置

募穴取穴口诀:肝募期门,心巨厥;脾募章门,肺中府;肾募京门,胃中脘;大肠天枢,胆日月;小肠关元,膀中极;三焦石门,包膻中。

人体有12个募穴,它们全部分布在身子的正面,它们非常好记。任脉上就系有6个,脐下3个分别是石门三焦募、关元小肠募、中极膀胱募。

穴位功能

募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胸腹部的腧穴。它们的位置多与相应的脏腑相近。如果某脏腑有病时,常于相应的募穴部位出现压痛等反应。募穴对于诊察和治疗有关脏腑的病症也具有重要作用。

1、肝经募穴:健脾疏肝找期门

期门穴,经穴名。出《伤寒杂病论》。属足厥阴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别名:肝募穴(肝经募穴)。

期,期望、约会之意。门,出入的门户。期门名意指天之中部的水湿之气由此输入肝经。本穴为肝经的最上一穴,由于下部的期门穴无物外传而使本穴处于气血物质的空虚状态。但是,本穴又因其位处于人体前正中线及侧正中线的中间位置,既不阴又不阳、既不高亦不低,因而既无热气在此冷降也无经水在此停住,所以,本穴作为肝经募穴,尽管其穴内气血空虚,但却募集不到气血物质,唯有期望等待,故名期门。

功能主治: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健脾和胃,化痰消积。胸胁胀满疼痛、呕吐、呃逆、反酸、腹胀,此穴有疏肝理气、化积通淤之效,主治肋间神经痛、肝炎、肝肿大、胆囊炎、胸胁胀满。对腹胀、呕吐、乳腺炎等,长期艾灸此穴有很好的调理保健作用。

2、心经募穴:调节心脏功能找巨阙

巨阙穴,出《脉经》。属任脉。心之募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

巨者,巨大也;阙者,门户、关道也”,人体最重要的关口就是心脏,而“巨厥穴”虽属任脉却是心经的募穴,常按摩或艾灸此穴对心脏功能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穴位主治:主上气咳逆,胸满短气,背痛胸痛,痞塞,数种心痛,冷痛,蛔虫痛,蛊*猫*,胸中痰饮,先心痛,先吐,霍乱不识人,惊悸,腹胀暴痛,恍惚不止,吐逆不食,伤寒烦心,喜呕发狂,少气腹痛,*疸,急疸,急疫,咳嗽,狐疝,小腹胀噫,烦热,膈中不利,五脏气相干,卒心痛,尸厥。

3、脾经募穴:脾脏不好找章门

章门穴为足厥阴肝经经穴。乃脾募穴;八会穴(脏会),足厥阴、少阳经交会穴。

取穴位置:在侧腹部,当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方。

“章门”“章”,大木材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肝经的强劲风气在此风停气息。本穴物质为急脉穴传来的强劲风气,至本穴后,此强劲风气风停气息,风气如同由此进入门户一般,故名。

穴位功能:五脏之气汇聚于章门,六腑之气汇聚于中脘,故而章门穴和中脘穴分别擅长治疗脏病和腑病。章门穴不仅是“脏会”,还是脾脏的募穴。五脏有疾应当首选其募穴,因为募穴是所对应脏器的疾病反应点,检查募穴处是否有压痛、结节或肤色变化等,能反映该脏器是否发生疾病。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本穴为脾的募穴,脏之会,是脾的经气结聚之处,具有健脾和胃、调中补虚、益气养血之功,主治神疲肢倦、腹痛、腹胀、肠鸣、泄泻、呕吐、小儿疳积等。

4、肺经募穴:肺脏健康晴雨表为中府

手太阴肺经穴名,出自《素问·离合真邪论》,是肺经的募穴,手足太阴二经之交会。又名膺中府,膺俞,府中俞。中府穴:中,与外相对,内部也;府,脏腑也。中府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来自脏腑。本穴为肺经首穴,气血物质来自由胸腹包膜包裹的各个脏器,故名中府。

中府穴位于胸前外上方,平第1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

此穴有肃降肺气,和胃利水,止咳平喘,清泻肺热,健脾补气的功能。

穴位功能:咳嗽,气喘,肺胀满,胸痛,肩背痛。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肺炎,哮喘,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与支气管疾患,常可在此穴出现压痛,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现代常用于治疗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等。配肺俞主治外感和内伤咳嗽;配复溜主治肺阴虚之干咳、肺痨等。

5、肾经募穴:补肾大穴找京门

京门,经穴名。出《脉经》。别名气府、气俞。属足少阳胆经。肾之募穴。在侧腰部,章门后1.8寸,当第十二肋骨游离端的下方。京门。京,指发源地,又含京都之意。门,之出入之处。本穴为肾之募穴,主治水道不利,为益肾利水之要穴,水液出入之门户,故名。

京门穴在我们人体的侧腰位置。此穴位虽然在胆经上,但它是肾的募穴。因此肾气很容易在这里会聚。所以肾虚、肾气不足的人,如腰酸、腰痛的人,平时要多艾灸这个穴位。

6、胃经募穴:治疗胃病找中脘

中脘穴,出自《针灸甲乙经》,属任脉,为足阳明胃经的募穴,八会穴之一,腑之会穴,任脉与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经交会穴。别名中管、太仓。

中脘,脘,胃腑也,通管。穴居心蔽骨与脐连线之中,正当胃腑之中,故名中脘。别名太仓、胃脘、上纪、中管,归属任脉,为足阳明经经气汇聚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任脉与手太阳、少阳,足阳明经之交会穴,是治疗一切脾胃之疾和各种慢性病、腑病之常用要穴,临床应用甚广,多施以平补平泻法,宜灸。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取穴法:于前正中线上,胸剑联合和脐中之中点处取之。

在临床上,中脘穴除常用于主治胃脘痛、腹胀、呕吐、泻泄、纳呆、食不化等证外,还广泛应用于呃逆、精神疾病、冻疮、四肢关节疼痛、前额头痛(阳明经头痛)、痿证等症。

7、大肠募穴:便秘腹泻找天枢

天枢穴,出自《灵枢·骨度》,别名长溪,大肠募、谷门。属足阳明胃经,大肠之募穴。

天枢穴属于足阳明胃经,是手阳明大肠经募穴,位于脐旁两寸,恰为人身之中点,如天地交合之际,升降清浊之枢纽。有调大肠,健脾胃,消食滞,活气血的功效。

所以临床中天枢穴主要用于肠胃疾病的治疗。天枢穴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痢疾,便秘,绕脐切痛,水肿,月经不调,痛经,带下,以及肠道蛔虫症,肠梗阻,阑尾炎,细菌性痢疾,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等。

8、胆经募穴:胆囊守护神为日月

日月穴是足少阳胆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于《脉经》,别名神光。日月。日,太阳也,阳也。月,月亮也,阴也。日月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位于天之人部。本穴物质为辄筋穴传来的弱小寒湿水气,所处为半表半里的天之人部,即是天部之气的阴阳寒热分界之处,故名日月。

日月穴位于乳头直下,前正中线旁开4寸,第7肋间隙中。现代常用于治疗胆囊炎、肝炎、肋间神经痛等病症。

日月穴一个最大的作用就是防治胆囊炎。胆囊炎多数为慢性,急性胆囊炎多是慢性胆囊炎的急性发作。慢性胆囊炎的患者常饭后感觉上腹闷胀或者隐痛,右上腹肋缘下轻度压痛,或压之有不适感。对于慢性胆囊炎,目前只能用消炎利胆药控制症状。但即使用消炎利胆药,症状改善也未必理想,急性发作也不可避免。

日月穴就是胆囊的守护神,当发现胆囊有问题的时候,刺激刺激日月穴,就相当于给“知府大人”提了一个醒,让它及时地去“平定叛乱”,而不是等到事情不可挽回了,再毫无头绪地去解决问题。

9、小肠经募穴:培元固本找关元

关元,经穴名。出《灵枢·寒热病》。别名三结交、下纪、次门、丹田、大中极。属任脉。足三阴、任脉之会。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关元穴是小肠的募穴,小肠之气结聚此穴并经此穴输转至皮部。它为先天之气海,是养生吐纳吸气凝神的地方。古人称为人身元阴元阳交关之处;老子称之为“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中医认为,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临床上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患。现代研究证实,按揉和艾灸关元穴,主要是通过调节内分泌,从而达到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

10、膀胱经募穴:生殖疾病找中极

中极穴(RN3)别名玉泉、气原。属任脉。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中极穴,别名玉泉、气原。属任脉。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中极穴的位置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

我们人体上的中极穴也取此意,认为它是人体上下左右的中心,就像天上的北极星一样,是身体的腹地,就好像房屋的内室一样,轻易不得入内。

中极穴对于调理内在不通的疾病效果非常好,如女性月经不畅、痛经等,都可以找它。中极穴不仅能够治疗周边相关的疾病,对于子嗣的健康也有很大的关联。

11、三焦经募穴:恶露不止找石门

石门为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利机,精露,丹田、命门,端田,属任脉。石门是三焦经的募穴。石门。石,肾主之水也。门,出入的门户也。石门名意指任脉气血中的水湿在此再一次冷缩。本穴物质为关元穴传来的水湿云气,至本穴后再一次散热冷缩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只有少部分水湿吸热后循任脉上行,本穴如同任脉水湿之关卡,故名石门。

石门穴,任脉腧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2寸。(见上图)

穴位功能:腹胀,泄利,绕脐疼痛,奔豚疝气,水肿,小便不利,遗精,阳萎,经闭,带下,崩漏,产后恶露不止。

12、心包经募穴:心之疾患找膻中

膻中出自于《灵枢·经脉》,在胸部,横平第4肋间,前正中线上。

膻中穴是人体的穴位,在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膻中穴的主治病症为:胸部疼痛、腹部疼痛、心悸等。

阳虚则阴寒甚,故见胸闷、气短、畏寒等症。中医学认为,心为人身之君主,不得受邪,若外邪侵心,则心包络当先受病,故心包能“代心受邪”。《灵枢·邪客》日:“心者,五藏六府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藏坚固,邪弗能容也。容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故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膻中位居胸部,为气之会穴,为心包募穴,故选用膻中治疗心之疾患。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