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都养成了喝茶的习惯,到了现代社会,喝茶不仅仅是一种饮食习惯,更是成为了一种文化的传承。
在不同的季节,人们喝的茶叶品种也是个不一样的,正所谓四季有别,即: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清茶,冬饮红茶。
其道理在于:春季,人饮花茶,可以散发一冬积存在人体内的寒邪,浓郁的香苛,能促进人体阳气发生。夏季,以饮绿茶为佳,绿茶性味苦寒,可以清热、消暑、解毒、止渴、强心。
秋季,饮青茶为好,此茶不寒不热,能消除体内的余热,恢复津液。冬季,饮红茶最为理想,红茶味甘性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能助消化,补身体,使人体强壮。
喝茶不利于健康?
从古至今,喝茶都是备受欢迎的养生保健方式,但是如今随着人们对茶水的深入研究却发现,在某些情况下喝茶,反而不利于身体健康。
茶叶中主要有两大物质,一种叫茶多酚,一种叫儿茶素。
儿茶素可以清理血管中沉积的脂肪,有降脂软化血管的作用。茶多酚具有抗紫外线,抵御辐射作用,也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另外,茶中主要含有咖啡因,咖啡因在不过量的情况下可以起到提高兴奋点、醒神的作用。如果喝的过多、过浓的情况下,就会出现不好的一面,即引起血压升高,出现头晕、心慌、胸闷等症状。
它还含有茶碱,茶碱在少量服用的情况下,可以刺激胃酸分泌,增加消化能力。但如果茶碱摄入过多,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引起胃炎、胃溃疡。茶叶里还含有很多氟,可以促进骨质的发育。
因此,在平时如果喜欢喝茶,一定要把握正确合理的饮茶方法。
医生建议:无论男女,这2种茶尽量少喝
1、热茶
全世界约有22万人死于食道癌,我国是食道癌高发区,发病年龄大多在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一项最新发现表明,常喝水温超过65℃的热茶会显著增加患食管鳞状细胞癌的风险。
与喝65℃以下茶水的人相比,习惯喝65℃以上的热茶者,罹患食道癌的风险加倍,如果经常喝70℃以上的热茶,患食道癌的风险甚至高达8倍,因此大家最好不要喝热茶,在沏好茶后稍等片刻再喝。
2、浓茶
浓茶含有咖啡因和茶碱一类的物质,长期喝浓茶,会对胃黏膜有一定的损伤,对肠道也有损伤,会导致胃肠道的不舒服,时间久了会出现消化道溃疡、烧心等临床表现。茶里面的咖啡长期蓄积,会导致神经过度兴奋,仍总处于兴奋的状态,会导致失眠,影响生活质量。
另外,茶里面的的咖啡碱可以抑制十二指肠对钙的吸收,加速尿中的钙的排出,同时有抑制和吸收的两重作用,所以会出现缺钙,长期导致骨中钙流失,会出现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
喝茶的禁忌,你了解多少?
1、不要空腹喝茶
因为在茶叶中含有一种叫咖啡碱的成分,如果再空腹时期大量饮用的话,茶水会直接进入脘腹,导致肠道吸收过多的咖啡碱。这样的结果便是致使肠胃产生一时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状,出现心慌、尿频等不良反应。
2、不要喝新茶
一般在新茶制作好后,通常放上半个月左右再喝,茶叶中的酚类、醇类物质基本已经氧化的差不多了,这时喝起来不仅不用担心会腹泻、腹胀的问题,而且茶叶的的香气、滋味也更醇厚可口。
3、经期不要喝茶
因为喝茶容易导致出现兴奋,有时会引起失眠,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而且茶叶中还含有鞣酸,鞣酸影响铁的吸收,有时会引起贫血,在月经期间喝茶还会导致胃酸分泌过多或者是烧心等症状。
4、饭后不要立即喝茶
茶叶中含有大量鞣酸,鞣酸可以与食物中的铁元素发生反应,生成难以溶解的新物质,时间一长引起人体缺铁,甚至诱发贫血症。正确的方法是:餐后一小时再喝茶,并且注意清静运动减肥法的搭配使用,能收获事半功倍的减脂效果。
哪些人不适合喝茶?
1、少年儿童
儿童时期如养成了长期饮茶的习惯,易引起缺铁而导致贫血,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使其智力下降。因此,儿童不宜饮茶,更不宜长期饮茶。
2、营养不良者
饮茶会影响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茶中的鞣酸与蛋白质结合成鞣酸蛋白后,胃肠道就不能消化吸收了。营养不良的人若饮茶,其营养会更差。
3、贫血病人和妊娠期、哺乳期妇女
茶中的鞣酸会影响铁的吸收和利用,加重贫血程度。妊娠及哺乳期妇女不宜饮茶,否则,易造成大人或胎儿、婴儿贫血及其他疾病。
4、神经衰弱、失眠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结核病等慢性病患者
茶中的咖啡因使人兴奋,会引起基础代谢率增高,从而使这些需要安静的病人无法得到良好的休息和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