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结核疾病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民航总医院杀医事件,凶手是一个科盲医盲
TUhjnbcbe - 2023/3/19 18:48:00
皮肤科医生彭洋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5974543871359540&wfr=spider&for=pc

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们对医学的认知,也就不能缓解医患的对立,这对于一个社会是全输,而非双输。

冰川思享号特约撰稿

张田勘

12月24日早晨6时许,医院内,一名男子持刀凶狠扎刺杨文医师颈部,杨文医师因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离世。12月27日,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批准以涉嫌故意杀人罪逮捕犯罪嫌疑人孙文斌。

01

杨文医生被害,国家卫生健康委回应称,“这不是一起所谓的医患纠纷,而是严重的刑事犯罪。”而且对杨文医生受伤致死非常沉重和愤怒。

悲痛之余,略感欣慰的是,一部明确保护医务人员的法律《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于12月28日通过,将于年6月1日实施。

该法明确规定:全社会应当关心、尊重医疗卫生人员,维护良好安全的医疗卫生服务秩序,共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医疗卫生人员的人身安全、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威胁、危害医疗卫生人员人身安全,侵犯医疗卫生人员人格尊严。

如此残忍的手段伤害和杀害医生,必须受到最严厉的谴责和追责。在调查这起杀害医生的案件和追查嫌犯作案动机时,也不得不让人反思现代医学自身,以及客观理性地辨别、评价医学的作用、地位和价值,并找到走出这种医患对立怪圈的途径。

▲医院举行杨文医师追思会(图/网络)

杨文医生的一位同事提到,病人“一家子不接受疾病不接受死亡,每天都会因为一点点的病情变化和怀疑我们的用药,不停地吵闹、辱骂、威胁……小儿子尤其极端和情绪化,总说老太太死了,我们谁都别想活。半个多月,我们上班都是忍气吞声、胆战心惊。”

注意,“不接受疾病不接受死亡”并非只是这一家子的观念,恐怕是现在大部分中国人的思维。

医院,就应当救活病人,而不能让病人死亡,否则就是医生不尽责不尽力和没水平,轻则闹事打骂医生,重则砍杀医生。恶性事件的发生只是少数或极少数现象,但反映了人们对医学和医护人员的一种普遍认知。

这显然是对医学的误解、误读、误会。医学不仅不能包治百病,而且即便医学参与了救治病人,也只是起到辅助作用,真正完全康复,是人的自我修复能力。遗憾的是,人们现在并不如此认为。

02

关于医学的功能,世界上最大的*府间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于自身的宗旨和作用的定位是,使全世界公众获得尽可能高水平的健康,包括:促进流行病和地方病的防治;提供和改进公共卫生、疾病医疗和有关事项的教学与训练;推动确定生物制品的国际标准。

从WHO对自己任务的定位,可以看到医学的功能、作用和目标,即防治疾病、维护健康、保护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但是,防治疾病并不意味着必须和必然治愈疾病,而是有几种情况,一是预防,二是治愈,三是无法治愈但能改善症状、减轻痛苦,四是不能治愈,患者生命中止。

年美国医生特鲁多(E.L.Trudean)因患结核病死亡。身为医生的他,囿于当时的条件(尚无有效的抗结核药)也治愈不了自己的疾病,因此他对医学的作用有一个客观描述: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安慰,总是去帮助。

虽然这段话并非是严格的统计学意义的金科玉律,却是特鲁多行医生涯的经验浓缩和总结,甚至是对医学作用的盖棺定论。

“常常是安慰”,意味着大部分疾病是无法治愈的;“有时是治愈”,指只有少数疾病是可以治愈的;“总是去帮助”,指无论疾病是否能治愈,以及经过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都是指医生、医学是会尽最大程度帮助患者的,但并不能保证治愈患者。

之所以如此,一个最基本的原因是,人类对疾病的无知远远大于有知。即便是在医学科学以及涉及医学的其他学科有了极大发展,医疗水平极大提高,无数药物、疫苗和疗法大量研发出来并应用于临床之时,人类对疾病的无知仍然远远大于有知。也因此,大量的疾病是无法治愈的,医学并不能也无法保证治好所有的病人。

遗憾的是,人们并不这样理解医学。不知什么时候,认为医学可以包治百病的思维占据的颠覆了人们的大脑。

在杀人凶嫌孙文斌及其一家人身上,更是典型,表现为既是科盲,也是医盲,更是法盲。别说孙文斌的母亲已经95岁,身体机能早就全面衰退,而且还有全身重症感染(胃肠道、泌尿系、肺部)并伴有心衰、心肌损伤,加上基础病多、自身免疫功能低下等,治疗效果不好预后差是肯定的,就连一般中青年人有这样一些疾病,也未必能救治得了。

但是,为何包括孙家人在内的很多人会认为,医学可以包治百病,医院,就得负责治好,治不好就是医生的罪责呢?

03

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但是对医学功能和作用的客观理性认知不到位,以及无法在公众中传播或许是重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医学专业界在今天的一些做法,也导致了人们对医学的误解,甚至把医学捧上神坛,以为医学可以包治一切疾病。

(图/图虫创意)

一个重要的现象就是,今天的过度医疗,不仅导致人们对医学的怀疑和不满,也从这种不满发展到对医学,以及从事医学的人的仇恨。

正如已故英国著名医学史家罗伊·波特(RoyPorter)在《剑桥插图医学史》中无奈地写道:“在西方世界,人们从来没有活得这么久,活得这么健康,医学也从来没有这么成就斐然。然而矛盾的是,医学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招致人们强烈的怀疑和不满。”

过度医疗是超过疾病实际需求的诊断和治疗的行为,包括过度检查、过度治疗。

著名心脏病专家、医院胡大一教授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都曾以心脏支架为例,痛批过度医疗的现象。一般而言,很少有病人需要放3个以上的心脏支架,可在中国,有不少病人被放了10个以上。这些多余的支架不仅无用,反而有害,而且导致病人沉重的经济负担。至于一些更为严重的疾病,如癌症,过度医疗也导致很多家庭倾家荡产。

同样是心脏冠脉介入治疗,在过去10年,中国增加了4~5倍,这并非单纯发病率升高的结果,很多接受治疗的病人,是检查发现的早期无症状的病人。但是,研究表明,介入治疗在无症状稳定型心绞痛病人中是无效的。

为什么要对早期病人治疗呢?一个人人可以上口的理念是,早发现,早治疗,疗效好。在这个口号的推动下,发现无症状的早期疾病和治疗早期或隐性症状的病人,已成为今天医学和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在没有病痛时介入,也成了医学新的使命。

早发现早治疗后面隐含的是,疗效好。这也意味着,全社会都相信,只要医疗技术的早期介入,就可以确诊疾病并能治愈疾病。

(图/图虫创意)

于是,现代医学慢慢被推向神坛,人们也相信,所有疾病医学都是可以治愈的,如果不能治愈,就是医生没有尽责,而且病人还花了大量的钱,如果疾病治不好,就既折腾了身体,又耗空钱财,着实冤枉。

所以相当多的早期病人或无症状者并不需要治疗,但是在早发现早治疗的鼓动下进入进行治疗但又无效时,就会从怀疑医学发展到不满医学,以及仇恨从事医学的专业人员。

过度医疗只是人们怀疑和不满医学的原因之一,还有很多原因都在让人们怀疑和不满医学,如种种违背医学伦理的行为。不过,现在的当务之急是,除了以法律和伦理规范医疗行为和保护医护人员外,需要重新从科学上认识和定位医学的作用,并且在公众中传播对医学的正确定位。

医学不能包治百病,病患和家属更不能因为疾病没治好、病人死亡,甚至疾病的医治只有小部分改善而无法达到病患的目的就迁怒于医学和医护人员,并且恶语指责,甚至拔刀相向,尽管这只是极少数现象。

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们对医学的认知,也就不能缓解医患的对立,这对于一个社会是全输,而非双输。

1
查看完整版本: 民航总医院杀医事件,凶手是一个科盲医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