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岁的于小姐(化名)怎么也想不到,宠物店“吸了一次猫”,自己就会高烧不退。
一开始出现发热、畏寒、寒战的症状,于小姐还以为就是感冒了。
可是她的体温高达40℃,血检提示白细胞达到10./L,中性粒细胞比例69.70%,超敏C反应蛋白29.62mg/L。医生用左氧氟沙星联合头孢曲松抗感染治疗3天,体温仍持续39-40℃,并出现咳嗽、咳少量白痰、胸闷,且症状逐渐加重,查胸部CT,医生的诊断是“左肺上叶及右肺下叶炎症”。
辗转了2家医院没有效果后,于小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予头孢他啶、莫西沙星……治疗后还是反复发热。进行了支气管镜检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送检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终于找到了发热“元凶”——鹦鹉热衣原体。
原因找到了,多西环素联合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咳嗽、胸闷较前明显好转。医生进一步追问,患者并没有直接鸟禽类接触史,但发热前曾在宠物店“吸猫”。
“吸猫”后为什么会感染鹦鹉热衣原体?
猫主子与鹦鹉有着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
猫主子与鹦鹉的“小秘密”—鹦鹉热衣原体
鹦鹉热(Psittacosis)是一种人兽共患病,因其致病原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psittaci,C.psittaci)主要寄生于鹦鹉科鸟类而得名。
鹦鹉热衣原体广泛寄生于多种鸟类如鹦鹉、鸽、鸡、鸭、鹅、火鸡,哺乳动物如牛、马、猫、啮齿类等也是其较为少见的宿主。
鹦鹉热以散发病例居多,常常见于家庭饲养宠物鹦鹉、处理活禽等情况。爆发病例则与职业接触高度相关,多发生于禽类加工屠宰场、农场、兽医诊所、兽医学校、宠物店等场所。
鸟类作为鹦鹉热衣原体的主要传染源,多数呈隐性感染并通过粪便、眼部及上呼吸道分泌物排菌。粪便中鹦鹉热衣原体可保持感染活性长达1个月之久,人类可因吸入含有病原体的空气颗粒或接触病禽的羽毛后致病。除明确鸟类接触史外,少数爆发感染病例仅能追溯出户外活动史,可能与自然环境中的鸽子、野鸟等排菌有关。
本例患者发病前无鸟禽类接触史,极有可能是在宠物店“吸猫”的过程中,接触携带鹦鹉热衣原体的宠物猫或者吸入含有鹦鹉热衣原体的空气颗粒而致病。
感染鹦鹉热衣原体后,会出现哪些症状、如何诊断、如何治疗呢?
鹦鹉热的特点
症状
症状:多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高热、畏寒、精神萎靡、头痛、肌肉酸痛等,呼吸道症状多为干咳,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少数患者可有胃肠道症状和皮疹。
多脏器受累:引起心内膜炎、心肌炎、脑炎、肝炎、结膜炎等,呼吸系统是主要受累的系统,肺炎最为常见,重症患者可迅速进展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
诊断
实验室检查: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基本正常,60%的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主要为不同程度的转氨酶升高,最高者可超过正常值的5倍以上,33%的患者合并低钠血症。
影像学:多表现为单侧的肺叶实变影,以下叶居多,上叶、中叶或舌叶次之,合并胸腔积液少见。
确诊手段:血清学、核酸检测(如mNGS)、病原体分离培养。
治疗
四环素类药物如多西环素、四环素是治疗鹦鹉热的首选,如存在四环素类药物使用禁忌,可选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对鹦鹉热衣原体的活性稍弱,不作为优选。疗程至少10-14天,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可适当延长疗程。
鹦鹉热一般预后较好,不遗留后遗症,重症甚至危及生命的鹦鹉热多是由于诊断不明、治疗延误所致,整体死亡率约1%。
小贴士
二代测序技术(mNGS)
是何方神物?
近几年由于二代测序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兴起,mNGS检出的鹦鹉热病例也逐渐增多。本例患者便是通过气管镜检查、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送检mNGS后迅速确诊,从而得到及时、高效的治疗。
那么mNGS到底是什么检测技术,又有哪些优势呢?
人体在感染病原体后,可以采集多种类型标本进行病原学的检测以明确诊断,如痰、鼻/咽拭子、肺泡灌洗液、血液、尿液、脓液甚至病变组织。
传统的检测手段包括形态学检查、分离培养及免疫学方法,它们的缺陷是对病原体的覆盖面窄、灵敏度低且耗时。
mNGS技术通过检测样本中存在的所有DNA或RNA信息,能够分析整个微生物组,包括细菌、真菌、病*、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结核分枝杆菌、寄生虫等。
与传统方法比较,mNGS在检测新发未知病原体、罕见病原体、跨物种传播病原体、混合感染病原体、培养阴性的细菌/真菌性病原体中有着巨大的优势。
mNGS在新型冠状病*的发现和鉴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例患者所患的鹦鹉热属人兽共患疾病,也是通过mNGS检测出罕见的致病原-鹦鹉热衣原体。
因此,mNGS现已广泛应用于重症感染、慢性感染、疑难复杂感染、免疫缺陷患者感染的诊疗中。
作者|宋慧慧陈杨唐昊(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原标题:《女白领高烧不退,原来是“吸猫”惹得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