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结核疾病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盘点港台华语流行乐坛消失的十大唱片公司下
TUhjnbcbe - 2023/5/3 22:01:00
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 http://m.39.net/baidianfeng/a_6226644.html

#张清芳离婚#

七、点将

点将唱片一度也算比较知名的公司,规模相比其他公司感觉稍小,拥有的歌手实力却不算低。点将唱片于80年代前期成立不久,创始人桂鸣玉大姐就以非常敏锐的眼光,签下“台湾大学城大专创作歌谣比赛”演唱组的冠*张清芳,当时正是年仅十七八岁的大学生。

熟悉张清芳的歌迷都知道,她个子蛮小,形象并不出众。桂鸣玉就压上这种外形普通但颇具亲和力的感觉,当然更重要是她的嗓音实力。年第一张专辑《激情过后》一战成名,跟着《我还年轻》《亲爱的请不要说》等专辑都引人瞩目,从此开启张清芳迄今超过30年的唱将生涯。

张清芳《认真的眼睛》年

以80年代中后期的流行音乐圈来看,论有嗓音条件的女歌手,说一句一抓一把应该都不过分;再论有样貌身材的也不在少数,谁敢保证看上去超级普通的女学生张清芳一定就会脱颖而出呢?

老板桂鸣玉就有这样堪称“第六感”的独到眼光和包装策略,除此之外,实际更重要的是,这家公司有曹俊鸿、姚谦这样一流的创作人,总体能维持张清芳的音乐水准。后来很多宣传都还说,张清芳出道30多年的歌手生涯几乎从无涉及绯闻的炒作,唱片销量非常稳定,有着大批忠实的歌迷粉丝。

这一说法大体是事实,但也不绝对。正如笔者一再强调,对于一个歌手来说,除非自己有写一手好歌的能力,能否成功与合作的音乐人关系实在太大了。唱功反而并不是首要条件,哪怕唱的水平一般般,只要有优秀创作人提供好歌支撑,一样可以混出名堂。张清芳单纯一个歌手,专辑水准相对稳定,与搭档音乐人曹俊鸿的关系就相当大。

曹俊鸿早期为蔡琴、*莺莺、苏芮这些女歌手写过歌,90年代也为滚石的“男神”级歌手张信哲写过风靡一时的《有一点动心》和KTV神曲《过火》,创作实力毋庸置疑。但曹俊鸿最好的作品一定是给张清芳,类似有点像季忠平写给许茹芸,李正帆写给赵咏华(李正帆18岁就混音乐圈,成名作是伊能静的《十九岁的最后一天》,进入滚石与李宗盛一起制作过陈淑桦《梦醒时分》这样的重要作品,然后与赵咏华合作默契。21世纪以后又参与打造过梁静茹、郁可唯),还有陈佳明给许美静,众多歌迷都会揣测这种音乐人和女歌手之间的“知己”关系往往感觉很不一般。

曹俊鸿从《紫色的声音》《加州阳光》《认真的眼睛》《光芒》(突破百万张)、《左右》、《红色》、《燃烧一瞬间》、《大雨的夜里》到《纯粹》,从起步到巅峰,张清芳一路走来背后几乎全有曹俊鸿的身影。到年点将并入百代唱片,曹俊鸿才离开张清芳到内地,两人关系告一段落。

进入百代后,李正帆接手与张清芳合作过《花雨夜》专辑,也算保持水准,之后的张清芳渐渐不如早年的感觉。此前曹俊鸿与张清芳的确就引起过一些议论,但究竟如何外人不得而知。实际曹俊鸿是身体抱恙(到内地有安心养病和远离俗世的两重原因),两人结束几乎长达十年的感情,并非张清芳从来没有关于私生活的流言蜚语,只不过真正原因是很多年以后才被揭晓的。

郑智化《老幺的故事》年

点将负责人桂鸣玉的确是一个不走寻常路的人,推出歌手往往都比较另类,引发话题的还有一个郑智化。郑智化虽然有才华,可本来不是搞音乐的,而是混广告界,甚至做广告也有误打误撞的感觉。

郑智化参加广告公司面试,据说也不懂什么专业知识,因为他学的专业其实是土木工程。不知道是他口才好还是对方给了一些同情,好歹提供郑智化一个工作机会,他在广告公司干了三年多,为客户写了一些产品广告歌,因此被桂鸣玉发现。因为桂鸣玉早年与广告界也有渊源,所以她做音乐擅长包装和营销,这在流行音乐圈原本普遍,比如杨立德、许常德等音乐人都有广告界背景。

郑智化虽然一早就能创作,可专业音乐知识也基本为零,入行还是要从头开始学。很多人也不大看好,但桂鸣玉认定郑智化会有不俗表现,就请公司资深音乐人陈扬为他量身定制专辑。

陈扬是七八十年代与李寿全、陈志远齐名的作曲编曲大腕,扬名天下的创作应该是《鲁冰花》(作词是姚谦,可算他的成名作)了。陈扬自己也唱歌,由他出手扶持,可见桂鸣玉对郑智化的重视,这就是他的《老幺的故事》。有陈扬精心编曲,再把郑智化的创作力结合,从此台湾歌坛出现了郑智化这么一个绝无仅有的创作型歌手。他的歌曲特色是偏“小说化”“故事化”,有开放性和思想性。这与绝大多数歌手唱歌强调“抒情”或“宣泄”非常违背,可以说反潮流。

歌曲与音乐的抒情功能仿佛自古以来是天生的,从《诗经》《楚辞》就这么定义了。所谓“诗歌”,原本“诗”就为了“歌”而生,虽然古代不是没有叙事与“讲故事”(如经典的《孔雀东南飞》《木兰辞》),但几千年来,这个比例实在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但郑智化却在流行音乐中大大开辟这一特殊类型,连《别哭我最爱的人》《麻花辫子》等听起来旋律很抒情的歌也带有故事性,与纯粹抒发情感的歌曲是有很大区别的。

可郑智化在点将时间并不久,很快年被飞碟拉走(离开点将的原因是一个谜,可能桂鸣玉虽很欣赏他,《老幺的故事》也算引人瞩目,多数人对郑智化的前途恐怕并不看好,觉得他太非主流吧),郑智化在飞碟凭《私房歌》(当中有《水手》《中产阶级》《大同世界》《三十三块》《未婚爸爸》《淡水河边的烟火》等,水准非常高)《星星点灯》两张专辑几乎红透大江南北。

优客李林《昨日今日永远精选》年

点将唱片另外还有优客李林、曾淑勤(名声相对较弱,曾演唱许鞍华《客途秋恨》同名电影主题歌,由张曼玉、陆小芬主演)等歌手,其实也有一种特点,据说他们早年也参加各种比赛,却不像张清芳那么好运,属于各种被淘汰,但桂鸣玉还是发现他们各自的潜力,最后揽入点将包装推出。

比如优客李林在年以《认错》专辑出道,像林志炫这样的一等好嗓音,居然多次失败恐怕很难让后来的歌迷相信。进入点将唱片,这张专辑的歌曲几年来早和李骥完成,实际是得到贷款独立制作交给点将公司发行。

这一方式貌似也是点将的尝试,给新人一种机会,假如卖得好就可以顺利入行,否则对点将没多少损失,顶多公司投入一些宣传资源,顶多还是优客李林的确不具备实力,制作费用的损失得他们自己承担。

好在《认错》成绩不错,还获得不少荣誉,优客李林算是成功崭露头角。跟着第二张专辑《*丝带》也维持水平,这时他们与张清芳先后合作了《爱你没商量》《出嫁》,把优客李林的人气推到更高位置。第三张《少年游》更加成功,点将甚至考虑为他们推英文专辑了。

可年他们知名度打开以后,因为合约到期,反而没有再和点将续约,两人居然宣布解散。都知道,后来林志炫以个人身份再战歌坛闯出名气,而李骥单飞则又和点将续约,不过李骥是纯粹创作人才,演唱的确不是他的强项,反响明显不如过去与林志炫合作。直到年前后,两人在内地演出时有过重聚,甚至再以优客李林名义开演唱会卖一卖情怀。

点将唱片除了努力发掘出一批歌手之外,为了拓展业绩和名声,其实也大力笼络过像伍思凯、蔡琴、林慧萍、江淑娜这样已经很有名气的歌手,一度成为不可忽视的台湾本土唱片公司。

到90年代中期,点将唱片还是被外来的更有实力的百代兼并,所以张清芳、伍思凯等一些重点歌手顺势进入百代。比如伍思凯与同期转入百代的张信哲开始合作,为他制作超过滚石时期的《宽容》《挚爱》《梦想》等风靡一时的经典专辑,反而伍思凯自己除了《舞月光》《怎么做朋友》后,大量精力都转入幕后,渐渐归于沉寂。因为他们长期都属于一个经纪人,多年来两人既密切又面上“互怼”的关系经常让歌迷当做八卦话题。

就算号称音乐界历史最悠久的百代唱片,也并没有在华语乐坛占据鳌头多久,点将与百代两家联合,各自苦心培养多年,当时堪称豪华的台前幕后阵营越过年以后没有几年就陆续风流云散了。

八、百代(含金牌大风)

百代长期以来都是号称全球最资深的唱片公司,早在20世纪初留声机时代就开始灌录唱片,几十年内都位列世界五大之一。

到50年代,英国单独成立了百代公司,在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分支机构,一度为英国音乐唱片界的龙头企业。可维持到年后,百代唱片在亚洲大中华地区先后两次被合股分拆,最终国际上的百代音乐版权资源也被索尼公司以22亿美元兼并,彻底终结了百年辉煌之路。

在中国市场来说,百代公司极有渊源,早在20年代就在上海展开业务。尽管百代公司正式诞生是50年代,可“百代”这个中文词却早就在中国诞生。源于该公司收购的一家Pathe-Marconi唱片,百代正是Pathe一词的中文音译。这家公司的地址到现在还为中国唱片总公司上海公司所拥有。旧上海时期,这家公司就推出有周璇、胡蝶等知名歌手,还有聂耳、冼星海等著名作曲家也在这里录制歌曲。

全球流行音乐飞速发展的时候,百代公司也在港台地区推出很多明星抢占市场,70年代末80年代初重点有罗文、陈百强是非常有特点的歌手,他们音色纯正,歌曲旋律大多契合70年代以来风靡的小调风,有独特的怀旧气质。

像陈百强于年从无线电视台出道,一开始就定位唱歌,并不以演戏为主,尽管影迷都知道,陈百强寥寥几次演电影《失业生》《秋天的童话》等都很让人难忘。

刘德华首张专辑《只知道此刻爱你》

实际陈百强在百代唱片的时间并不长,只发了《FirstLove》《不再流泪》两张专辑。其中有不少歌是自己创作,像《眼泪为你流》等也算代表曲目。之后改投华纳,推出像《摘星》《今宵多珍重》等更多经典作品,把怀旧和潮流看似两种很矛盾的韵味,在他的粤语歌中结合的很好,所以陈百强多年来一直受欢迎,应该说和他意外早逝并不完全有因果关系。虽然受限于时代,他的歌曲多走抒情风,即使今天重温也能够被接受。因为陈百强似乎很早就抓住一个要害:怀旧本身永远都是“流行”的一大元素。

由于陈百强、罗文(后加入华星)这些歌手很快跳槽,80年代的百代实力并不强。但最早阶段的刘德华却在百代有近5年时间,出过好几张专辑。都知道,刘德华早年属于无线电视台演员。由周润发举荐他出演许鞍华的《投奔怒海》跨入电影圈初步获得瞩目,当时刚二十岁。本片的老板是著名影星夏梦,她刚退休专门成立了青鸟电影公司。

参演《投奔怒海》,刘德华与歌手出身的林子祥合作(林子祥一直是香港华纳唱片的台柱,他的前妻吴正元是香港华纳的总经理),受到鼓励往唱歌发展,包括请教林子祥演唱技巧。刘德华在年与无线因续约闹得非常不愉快,据说新合约专门针对接演电影有严格限制,导致TVB把当年准备由刘德华主演的《雪山飞狐》改成吕良伟,跟着就酿出雪藏打压风波。

所以这一年,刘德华把重心转向音乐,可惜《只知道此刻爱你》《情感的禁区》《回到你身边》《爱的连线》等几张在百代的专辑反响都不太好。刘德华短期向林子祥请教的根本没学到家,到年刘德华再转到宝艺星才真正入行,他遇到真正给歌唱打下基础的制作人杜自持。

杜自持与作曲大家顾嘉辉是世交,22岁就拜入门下作私人助理。80年代中期力推了李克勤、林忆莲两位非常优秀的歌手。遇到刘德华时,他认为声音乍听还行,可稍微细听就能发现刘德华根本不会唱歌,只会跟着旋律感觉走,一句歌词哪里停顿、哪里换气都不知道,要手把手重新教,实际他们年龄相当。

经过杜自持认真打磨,加上刘德华对工作的敬业、认真、努力是从无瑕疵,《可不可以》《爱不完》《如果你是我的传说》《一起走过的日子》《来生缘》等一系列国语粤语专辑轮番推出,终于成功打开音乐事业,此后牢牢占据四大天王之一,比作为演员多年靠耍帅和接片杂靠谱许多,当时他的专辑几乎每张都卖过万,这份成绩单非常扎实。

由于早期歌手流失严重,90年代以后,百代开始大力发掘新歌手,巫启贤、张宇是力推的新秀(巫启贤从80年代就出道了,但多数专辑是在新马地区发行)。从年到年,短短三年,巫启贤在百代推出《红尘来去一场梦》,《等你等到我心痛》,《太傻》和《爱情傀儡》,几乎张张出名,迅速在华语市场打响知名度。之后《爱那么重》也依然保持很高人气,甚至巫启贤开始偶尔混迹香港影视圈,演过《慈云山十三太保》一类电影,还拿下过表演新人奖。

张宇《一言难尽》年

与他类似创作型歌手张宇,比巫启贤稍晚年加入百代,据说是出于音乐人袁惟仁举荐。第一张专辑《用心良苦》已树立他比较“苦情”的路子,刚好契合他有点嘶哑的嗓音。之后《一言难尽》《消息》《整个八月》《一个人的天荒地老》《雨一直下》等等,开启他非常个性化的道路,加上他的音乐和*金搭档十一郎(本名萧慧文)几近完美的合作,很快收获众多歌迷。

实际从张宇出道前就开始为其他歌手写歌,如年万芳的《猜心》(收在《真情》专辑),第二年被王菲(当时还叫王靖雯)翻成粤语版《如风》(收在《十万个为什么》专辑)。

百代为了做大业务,终于90年代中期兼并点将唱片,在经营方面吸纳原点将的核心——姚谦,主推跳槽加盟的那英、王菲两大实力女唱将,迅速成为华语乐坛最引人瞩目的大公司。

在此之前,百代拿得出手的女歌手恐怕只有一位年左右加入的彭羚。其他像邝美云早在年就从宝丽金过到百代,当时公司的原创和包装都乏力,邝美云的代表作总给人感觉是翻唱,哪怕她是原唱都不红,比如著名的《容易受伤的女人》和《我和春天有个约会》,以至于地位尴尬,她于年后就渐渐淡出了。

彭羚的实力和影响都不算差,在并入点将之前,彭羚还不能说打开多大局面,她一般是配唱影视歌曲,比如周润发去好莱坞前的《和平饭店》的主题曲《完全因你》,TVB剧集《廉*英雄》主题曲《出色女子》等。彭羚推出《囚鸟》代表作已是年,两年后彭羚结婚,被财大气粗的索尼(90年代还叫新力哥伦比亚,因为隶属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年与另一大唱片BMG合并后才开始主推索尼名号,但日本公司的牌子则一直是索尼,并没有涉及BMG的字样)挖走了。

出道以来话题不断的王菲,与宝丽金的新艺宝合约到期后,曾因怀孕暂别乐坛。年产后以万身价加盟百代唱片成为华语音乐界一条重磅新闻。当时王菲自己出资参与制作,与制作人梁荣骏和经纪人陈家瑛(在王菲之前她是陈百强的经理人,与王菲从至年合作了12年,之后包装的就是红极一时的陈奕迅)合伙拥有“一间制作”,在百代共推5张专辑《王菲》《唱游》《只爱陌生人》《寓言》《王菲》,首尾都刻意用“王菲”名字为标识,尝试个性的音乐,基本没有太商业化的歌曲了,甚至就连演唱也非常轻松和恬淡。

而王菲的资深好姐妹那英之前也算宝丽金渊源颇深的福茂唱片歌手,同一年和王菲一起入百代,两人凭一曲《相约九八》唱的街知巷闻,一把将那英推上一线地位。那英在百代的包装下,《征服》《干脆》《心酸的浪漫》三张专辑完全是港台流行歌曲风格,并且质量上乘。年,那英过到华纳唱片,《我不是天使》《如今》等专辑继续保持影响。

王菲《寓言》年

百代业务的蒸蒸日上,主要归功于原点将公司元老之一,也是重要作词人的姚谦成为百代唱片亚太区的负责人,一手发掘萧亚轩(年首张专辑就拿下百代亚洲片区年度销量冠*,仅台湾市场就超过50万张,百代期间几乎张张专辑都热门,红到香港影坛救市力作《无间道》也让她客串亮个相)、江美琪(参加歌唱比赛时并不算特别优秀,只有第四名成绩,外形也非常普通,出道时期专辑打出“我爱王菲”“第二眼美女”等充满噱头的名称,当时并不很成功,等有江美琪自己风格以后,凭《双手的温柔》《想起》等抒情风歌曲终于赢得较多歌迷接受)、戴佩妮、侯湘婷(出道仅三四年,年《17、18、19新歌精选》之后,侯湘婷基本转入影视圈,以后只出过两张影视原声专辑),也挖来王菲(姚谦早期为王菲写过《我愿意》等代表歌曲)、林忆莲(早年在华纳,大红是在滚石并和李宗盛有一段感情纠葛)、蔡依林。

像蔡依林先在环球出过三张专辑,年闹出单方面中止合约纠纷,具体内幕外人并不很清楚。据公布的新闻来看,蔡依林认为只与环球有专辑合约,但环球代表经纪人吴大卫(早年飞碟比较二线的音乐人,本身也是歌手,与*莺莺等有合作)认为还拥有广告、演出等包装项目在内的事务。但蔡依林与家人认为条款和账目不清,坚持结束合作。

一年后进入索尼凭《看我72变》《城堡》等专辑翻身大红,到百代发的《舞娘》《唯我独尊》都保持水准,甚至发过英文专辑《爱的练习语》,这期间算是蔡依林的巅峰阶段。之后再转入华纳仍然算天后级人物,但状态慢慢开始滑坡。

所以通观来看,由于姚谦出色的整合资源,发掘新人,一手把百代的事务打造到顶点,这一阶段的百代旗下女歌手新老兼顾,最为豪华鼎盛,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与百代抗衡,稍微了解幕后的歌迷至今都对姚谦的大名如雷贯耳。

他从点将起家,一开始就与张清芳、江淑娜等女歌手合作,后来也善于发掘栽培女歌手,因此得到一个“最懂女人心的音乐人”雅号。百代唱片从年到年有十年左右时间为华语音乐界的翘楚。

以这一年为分界,当时蔡依林跳槽华纳,跟着江美琪与百代合约期满,戴佩妮的巅峰期结束(之后《原谅我就是这样的女生》《回家路上》《纯属意外》等专辑版权不稳定,水准也参差不齐),重磅人物林忆莲在年《呼吸》后也离开了,先年后在华纳出过《两心花》等歌曲(属于电视剧《出轨的女人》原声专辑),然后跳环球有《盖亚》等新专辑,风格已经很脱离过去的林忆莲。

王菲早在年与百代合约期满后就半隐退,到年以后才又偶尔参加一些演出,也没有再正式推什么专辑。小天后萧亚轩也是年与百代约满转去华纳(她与华纳签了两次合约,到年才正式通过刘天健签约,发了一张专辑明显不如百代时期)。年被与百代有渊源的金牌大风重新拉拢,推出《三面夏娃》《钻石糖》《潇洒小姐》等专辑重拾一些人气。

21世纪初期的百代看起来势头很盛,可实际已属于“回光返照”。一来年以后整体音乐界开始滑坡衰落,歌迷粉丝当然不清不楚,可资深业内人士都闻得出危机的味道;二来由于一时间歌手太多,宣传推广方面屡屡曝出对某些歌手用心不足,导致业绩下滑,最终沦为被其他公司再次收购的厄运。

萧亚轩《明天》年

首先,一个重大危机的标志就是姚谦于年离开百代。实际年以后,之前宝丽金出身的大腕郑东汉基本接管了百代唱片大中华地区业务,所以,几年间,百代发生一段看似继续兴旺,实际被暗中掏空的诡异现象,这就是与香港的金牌大风的合伙。

金牌大风老板是与郑东汉多年关系密切的搭档*柏高,环球吞掉宝丽金及正东等以后,*柏高离开单独组建了这家新公司,名义上属于与百代合伙,单独负责香港地区业务,比如郑东汉的宝贝儿子郑中基就在旗下。

可多年以后再透过现象看本质,实际郑东汉是以百代大中华地区负责人身份,和*柏高联合以金牌大风的名义谋划取代原百代唱片业务,当时打出的名号是“步升百代”,实际已经在逐步削弱淡化百代的影响。

像林忆莲发粤语专辑《本色》(年)就属金牌大风,当然可以认为林忆莲仍是百代歌手,但正如公司名号是步升百代,金牌大风已经与百代并列了,可金牌大风的如杨千嬅(恰好杨千嬅在年与金牌大风合约期满)、邓丽欣等和百代毕竟就毫无瓜葛。很难说金牌大风是被百代收购的关系,这方面有点再现当年华纳与飞碟的一幕,只不过凭郑东汉与*柏高非常好的私人关系,两家公司并不像华纳和飞碟当年那么悲剧。

金牌大风与百代的合股及之后的业务趋势,以百代功臣姚谦离开的-年度,成为一个显著分水岭。这一年,郑东汉拿金牌大风充作百代“子公司”说事,对外宣称这家公司独占香港市场三成以上的比例,成功跃上香港地区最大的娱乐唱片公司(貌似可以看出郑东汉是一心要助力*柏高的新公司上位)。甚至可以大胆揣测,金牌大风与百代合伙的意图就是要消化原百代在亚洲区的各种资源,借百代的壳壮大自己。

金牌大风于年才成立,短短三五年光景,*柏高的业务能力虽然很强,可毕竟优势只局限香港,可这家公司很快拿下众多台湾艺人资源,甚至还有内地不少人脉,要说不靠郑东汉和原百代公司多年经营怎么可能办到?

比如周笔畅、许巍,比如*风靡一时的《仙剑》影视歌曲(当时金牌大风代理了华研国际在内地的音乐发行,所以《仙剑一》有动力火车这一华研国际的歌手献唱);比如年甜心小天后王心凌签约金牌大风,都知道她一直主打的是国语歌曲和台湾市场。还有*这种偶尔才唱歌、主攻内地影视剧的演员居然也属于旗下。她因《还珠格格3》与*奕一起出道,但并不像*奕曾依靠保利博纳公司积极拓展港片市场。*只时不时会唱一些影视剧歌曲,到年与苏有朋合演偶像剧《非缘勿扰》,才正式发第一张专辑《一肩之隔》。

其次,等到金牌大风成功在港台内地独树一帜,没过两年,百代于年被索尼公司以22亿美元彻底收购,所谓大中华片区不复存在。对百代21世纪后巅峰期的“改弦更张”,很难让人相信以郑东汉这种资深的高人会不清楚行情走向,或者说没有丝毫洞察力。所以笔者认为,当时的发展动向应该是郑东汉有意为之,不至于百代忽然消失的时候,公司这些资源跟着一朝分崩离析,他像是提前数年就有了精明的“安排部署”。

可千算万算,尽管金牌大风用十年左右时间好容易做成了一盘精彩“大局”,势头正盛,并非没有旁人“*雀在后”。到年,华纳公司又大手笔在香港单独收购金牌大风,所谓娱乐企业终归是大鳄横行,小鱼再机敏灵巧还是难以避免被吃掉。

于是21世纪10年代以后,整个大格局就剩下环球、华纳和索尼三大巨头,唯一始终没有受外资干扰生存至今的独立音乐公司,恐怕台湾只有滚石,而香港只有年才出现的英皇了,其实像滚石也曾与环球有一些发行业务的合作。

今时今日,重新审视百代从并购点将再到与金牌大风的关系,多少可以看出这些唱片公司和流行音乐如何走向衰落的一些内部趋势。

在外资公司多年干预下,不断进行拆分、并购的市场游戏规则,表面上的初衷可能是为了想把业务做大做强,但音乐行业和电影行业都属于文化与艺术为核心品质的东西,和其他产品、实体经济很有些不同。更微妙的是,音乐和电影也有区别,本身更契合流行、常变、短暂种种不利于长期稳健发展的特性,所以更加“转瞬即逝”。

如此,这些公司在面对激烈竞争的氛围下,急于发掘短期利益,以一个个明星为支撑,从90年代以后就更加追求流行音乐的商业化。试看90年中期到年这十年左右,一方面让外人看到流行音乐维持着鼎盛繁荣,另一方面却是唱片公司并购最激烈的十年,甚至伴随网络媒介的逐步发达,已经产生唱片工业衰落的征兆。

同样在这十年左右的大环境里,早期诸多才华横溢的幕后音乐人已经和分分合合的公司企业们失去依靠,很多当年制造无数好听歌曲的音乐人,基本陆续淡出了圈子。以积极一些的眼光看,可能认为这是正常的人才交替,而今天再回首看那期间,实际无所谓港台或内地的水土问题,而是太多人单纯对流行音乐的生产环境失掉了热情,在这种过于肤浅、粗糙的业态环境下,谁还走红,谁不走红,唱什么样的歌已经没有了意义。

九、丰华

丰华唱片是当年飞碟唱片的后续。年,飞碟被华纳吞掉,原创始人之一的彭国华重组了一家新公司就是丰华,前后带走了不少飞碟重要的人脉资源,运营层面有陈复明(代表作是给张雨生写的《一天到晚游泳的鱼》)、陈乐融(一流作词人,比如姜育恒的《再回首》、张雨生《天天想你》,甚至叶倩文有点口水歌气质的《潇洒走一回》。陈乐融是全才式人物,包括传媒界,文艺评论界,作家圈,甚至戏剧影视界,这样厉害的实在不多见),还包括作曲编曲的大腕陈志远。飞碟的另一元老吴楚楚,也大约在95年底或96年加入丰华,以他的资深地位出任该公司总裁。

当初飞碟超级豪华的幕后阵容,可能唯一一个没有跟到丰华,仍留在华纳的重要人物应该是陈耀川,从《忘情水》《天意》连续与刘德华合作,将刘天王的音乐爆款指数推向新高度。年跟刘德华又一起到艺能动音公司(据一些资料透露,艺能动音实际就是宝丽金旗下原宝艺星结束以后重新组建的,刘德华与这家公司的渊源太深了),两人再推《真永远》《相思成灾》《中国人》等专辑全都大红大紫。

张惠妹《姐妹》年

原飞碟歌手多数还是一一过到丰华,比如张雨生,由他在丰华发掘了张惠妹。另像林志颖、陶晶莹、苏芮、郑智化等,虽然在新公司没唱多久,可在丰华重新立足阶段,多少起到支持作用。

随着丰华的名头打响,先后又包装了*磊、*舒骏、曾宝仪、范逸臣等一批有个性特点的新歌手,最后一度接手张清芳这样的实力唱将。虽然丰华唱片总体气象不如飞碟时代辉煌,但丰华唱片努力坚持到年才彻底转让,在新世纪以后流行音乐日渐没落的大趋势下,这家公司能坚持20年左右,也是一个不小的传奇了。

比如张雨生最后一张专辑《口是心非》,陶晶莹的《姐姐妹妹站起来》等,实际整体已经大不如前,但对丰华当时打开局面也算有过难忘的一幕,至少主打歌还是令歌迷能够有记忆的。

当然,丰华能够吸引歌迷,最引人瞩目的当是推出了张惠妹,起步的《姐妹》《BADBOY》《牵手》等几张专辑张张火爆,全都卖过百万销量。《姐妹》一出手就破了张学友在台湾地区的记录,名不见经传的张惠妹只有区区24岁。《BADBOY》卖到万,创台湾女歌手单张销量最高记录,几乎成了一个神话。

后来《我可以抱你吗爱人》《不顾一切》开始加强一些抒情风歌曲,也照样走红。众所周知,恰恰《不顾一切》在新世纪初期成为张惠妹巅峰时突然冷却的印记,和丰华的5年合约终止,以她积累人气,没多久华纳接收了张惠妹。

在男歌手方面,随着张雨生发生意外,郑智化于年退出。实际郑智化只在丰华推了一张《夜未眠》,质量也远不及飞碟时《星星点灯》《落泪的戏子》那种状态。像*舒骏的重心也没有在唱歌,他在年加入丰华主要是做总监,因此,丰华在前期比较挑大梁的男歌手只有一个林志颖。

林志颖的知名度也毋庸置疑,当年从飞碟出道时简直是不亚于小虎队的旋风。随着年龄增长,林志颖后来一些歌曲始终没有早年走红。貌似他的成熟路线在丰华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定位,虽然并不是没有好听的歌,像《男人是很好骗的》《黎明破晓前》《稻草人》等,他合作过的音乐人也绝不算少,飞碟时期和丰华时期完全是两套班底,丰华时期像*国伦、陈国华等虽然不能像飞碟那批音乐人细心挖掘歌手的特质,但是歌曲质量还是不错的。像如陈国华还曾和非常洋气的李玟合作过,也与后来的苏有朋有合作。这就是所谓商业流水线的弊端,一般就主打歌的水准不低,只求好听或过得去,却不一定符合歌手的味道,然后其他歌曲没什么能留下印象,总体只是不温不火。

*磊《等等等等》年

本来丰华还推出过像*磊这样带书卷气的歌手,一度比林志颖更有特点,《边走边唱》《我想我是海》《等等等等》接连三张专辑都很有味道。幕后集中有陈志远、刘虞瑞、姚若龙、张方露、郑华娟、*中原等极有实力的音乐人操刀,连制作人也一度请出大师级的李子恒担当,可见公司上下对*磊的重视。

*磊本人的声音实力客观来讲极为一般,像《我想我是海》这种歌,尽管很好听,可*磊的演唱颇为吃力,副歌的句子多次反复就感觉他的气息明显不顺畅。都知道*磊出道明明是顶着专业演员的身份,唱歌的确是业余爱好,就是在走红阶段顺便在音乐方面玩一票,推出几张专辑后他就渐渐淡出。当年他的工作重心恐怕连演戏都不算,玩票结束,体验过娱乐圈风云变幻以后,还是老老实实回到校园当老师。

在年之后,丰华唱片大量一线歌手跳槽或淡出,不得不又重新推出一些新人,影响又比90年代降格一个档次。从丰华后期的挣扎,其实又可以从内部看到音乐公司为何衰弱的一个侧面。

如果从丰华自身原因分析,感觉还是延续当年来自飞碟某种“基因”。幕后这一批音乐人多年来养成的原创风格总体偏传统,这是非常突出的一个问题。可自从新世纪以后,华语流行音乐圈经过多轮兼并组合,所谓大浪淘沙,假如没有特别强大的业务根基,或推出的“产品”可以跟随时尚嗅觉,哪怕自身品味再如何独特,影响力照样越来越弱,这就是丰华这一类公司,甚至包括不少类似本土音乐公司最终走向末路的一大自身原因。

反过来,同时这也是后来周杰伦、林俊杰这些能够把握潮流趋势,加上具备一定创作才华就能占据潮头的重要原因,哪怕像周杰伦一度被嘲笑批评咬字都成问题,实际并不成问题,早期一些偶像,连刘德华、郭富城、黎明不也统统被调侃过不会唱歌么。演唱水平并不决定一个歌手能否走红,所以周杰伦这些晚辈能够上位其实是顺应了21世纪以来的流行脉搏。

另一方面则是资本缺少国际背景不行,连音乐产品过于视野狭隘或太小众也不行,所以越是民族越是世界的这句话,在商业的流行文化中是站不住脚的,在音乐、电影等等产品中与蕴含多少文化品位并无太多关系。

大量资本在不断影响制作趋势,大多数公司失掉制作精良,注入文化内核的精品意识,一味追求受众广泛和短期效益,所以流行音乐原本多元化的面貌和整体氛围就丧失了,连做一张完整专辑的都越来越少。互联网时代下,连开拓一下唱片市场的心思都没多少了,连周杰伦坚挺走红近20年,实际歌迷也都清楚,最近好几年都没动静了。

丰华、上华、百代这类曾经撑起门面的还有被大鳄吞掉的“幸运”,其他很多公司恐怕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最终只归结一句“时运不济”。其实市场格局发展到这一步,与公司经营的音乐质量已经没有太直接干系,这个阶段所谓实力并不是指制作的歌曲,就是拼背后的资本。

从丰华这近20年命运,所折射的完全就是华语流行音乐在新世纪何以日薄西山的一个真实缩影。

十、波丽佳音

波丽佳音是一家日本老牌公司,隶属于富士产经传媒集团,本来专门从事发行影音产品,诞生于60年代。同样随着娱乐产业的兴盛,这家公司也开始包装歌手,成为一家重要的唱片公司,在整个亚洲都占据一定地位(一度签下安在旭这样的韩国当红歌手)。本身也有工藤静香、上户彩、市川由衣等分别代表70后、80后很有影响的日本歌手。

随着七八十年代日本娱乐产业风靡亚洲,他们与港台地区(包括内地)交流非常频繁,波丽佳音很快把目光投放到华人娱乐圈。最初像谭咏麟等资深歌手开拓日本市场就由波丽佳音负责企划,像80-90年代的众多流行歌曲,原本都根据日本音乐人的曲子翻唱,也是歌迷非常熟悉的背景。

张克帆《风的泪》年

不过,波丽佳音真正进入华人地区,应该是台湾市场比香港要早。90年代初就推出L.A.Boyz,就是*立行一家为主的组合,只不过没有持续多久。年为一个重要标志,当时飞碟被华纳吞掉,除了一批核心团队另组丰华唱片,而以苗秀丽带领的开喜工作室艺人加盟宝丽金的正东外,原飞碟剩下一些歌手及创作人才基本被波丽佳音吸收,比如早期的灵*制作人之一陈秀男,成为这家外资公司在港台壮大的重要支撑保障。

歌手比如王杰、张克帆(他的音色纯亮,演唱实力非常强,抒情味很正,在波丽佳音两年多推出三张专辑《还记得我吗》,《为爱伤心为你痛》和《谁都不该让你心碎》都有非常高水准,之后张克帆几乎每跳槽一家都只出一张,渐渐就淡出歌坛了)、张镐哲(和稍年长的姜育恒同属韩国籍,但从上学就一直在台湾,他和姜育恒一样,有很多老歌非常经典,像《不是我不小心》《再回到从前》《北风》《渡河》等等,在波丽佳音推出《好男人》也算风靡一时)、陈俊廷、*中原(陈*二人更多属幕后创作,但实际他们也唱歌)。

由于有一批实力音乐人主抓创作,波丽佳音也很快发掘包装新人,推出林佳仪、李婷宜(本来以广告模特出道,与*出演《一个好人》后立刻把她推到一个焦点)等,同时还大量签下一些有特色的老歌手,像潘美辰、林子祥与叶倩文(叶倩文与林子祥认识和搭档,据说偏偏是林子祥前妻兼华纳总经理吴正元介绍促成的,两人婚后在年宣布淡出,但叶倩文后来年后又偶尔继续推新专辑)。

随着台湾市场站稳脚跟,几乎同时推进香港市场,只不过挖掘香港有影响的歌手不多,早期像伦永亮同样多是幕后事务(伦永亮早期就与华纳合作密切,比如和林忆莲、郭富城一些粤语歌),中间有一个唐文龙,实际属于演员身份较多。真正发掘出来能撑场面的特色歌手仅有一个李蕙敏,也是伦永亮慧眼识人,签约波丽佳音。

王杰《起点》年

李蕙敏声音很有特色,可惜歌曲的传播面并不太广。刚稍有一点名气就被当时宝丽金,之后遇到环球吞掉宝丽金,公司那种商业娱乐路线令李蕙敏的前途大受影响。像年推出的国语大碟标题主打《他在屋顶唱歌》,拍MV广受批评走低俗风,李蕙敏的*金时期就这么被蹉跎了,年和环球解约,她很快被人遗忘。

波丽佳音在港台地区的事业高峰就五年左右,由于台湾波丽佳音的幕后与原飞碟的渊源极深,到90年代末,这家公司一度被同属飞碟班底的丰华收购,波丽佳音基本就算退出港台市场。

伴随这一转折,像王杰是一个旧时代歌手没落的典型。凑巧遭遇离婚外加自己的工作室结束(据说离婚与工作室经营不善关门有很大关系),因此返回港台,他选择加入香港新成立的英皇娱乐,本以为在新千年以后能从香港市场重新振作。众所周知,没过两年传出被人排挤,被毁嗓子种种古怪传闻。

实际上王杰除了年前后的一两张国语粤语《从今开始》《GIVING》还不错,之后的音乐水准下滑之快,好比曾经辉煌一时的尼古拉斯·凯奇在影坛的那种堕落,最后连他本人都调侃自己是“一个过气歌手”。若回看王杰在波丽佳音时的五张专辑《手足情深》《忘了所有》《爱》《起点》《替身》,除了《替身》水准稍弱,其他四张专辑基本还保持飞碟时的味道。

那么,从王杰这一类歌手21世纪后基本遭冷的实际就能发现,总的来说,他们代表着90年代港台流行音乐比较传统的风格。对21世纪后的感觉并不大适应,当然像王杰本身歌曲实际并不主打“怀旧风”,他在英皇一度造型和歌曲都不断追赶时髦,甚至改走过摇滚路线,实际非常失败,最终被视为新世纪以后迷失自我很突出的一个案例。

短短数年里,实际波丽佳音让人印象深刻的新人只有一个林佳仪,也就推出几张专辑《一个人的我依然会微笑》《心动》《ALLABOUTLOVE》《你是我心中最想离开的依恋》,一路水涨船高。年,她被宝丽金挖走,一开始推出《没有你的我》也还保持水准,原则上宝丽金给林佳仪的自由度还比较大,以至于她的问题和其他一些歌手又不一样,但最终命运和波丽佳音同门出来的李蕙敏非常相似。

林佳仪当时虽然打开有一定知名度,实际和李蕙敏一样,还没有达到特别走红的地步,但林佳仪加盟比较受优待,开始尝试一些所谓自己喜欢的新风格,曲风选择有点另类,实际大多不太贴合自己,导致后来并不太成功。

林佳仪《你是我心中最想离开的依恋》

波丽佳音起初在流行音乐还比较鼎盛的90年代,凭借原来飞碟的资源推出的新歌手或维系一些老歌手还比较成功。但在90年代末期与丰华面临的问题基本一致,当时市场格局已经几经折腾,剩下基本都是几家大公司,年左右才陆续出现新公司英皇、华研国际和金牌大风。

波丽佳音的倒掉,论实力不如在洗牌市场的几大外资巨头环球、索尼和华纳,当时还有业绩比较突出的百代。论音乐和歌手,波丽佳音的歌手在流行热度方面并不太占优势,比如林佳仪算是优秀新人歌手,可远不是稍晚在环球出道的蔡依林,也不是在百代出道的萧亚轩的对手。按说林佳仪在知名度方面还稍占上风,可迅速在环球唱片陷入沉寂,并非女歌手就一定要拼年轻外形的问题,与在新公司对音乐定位和对市场调节不恰当有很大关系。

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是华语流行音乐最后一个高峰期,当时的繁荣兴旺让很多音乐公司被表面现象所蒙蔽。但也就几年时间,大部分曾经占据潮头、被歌迷津津乐道的歌手(哪怕是天王天后级歌手)几乎全都不复当年,多数只能以各种怀旧、纪念演唱会来增加曝光和创收,貌似资深歌手的市场价值已经变了形式。

所以今天,哪怕像深受粉丝

1
查看完整版本: 盘点港台华语流行乐坛消失的十大唱片公司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