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结核疾病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面对大所攻城略地,小所出路在何方沙龙珠
TUhjnbcbe - 2023/7/17 20:46:00
白癜风容易治疗好吗 http://pf.39.net/bdfyy/bdflx/190522/7157873.html

年9月26日晚上,律师成长与律所发展沙龙·珠江新城站在广东智奇诺律师事务所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主题为“面对大所攻城略地,小所出路在何方?”,由广东智奇诺律师事务所、广东融聚律师事务所、上海兰迪(广州)律师事务所(筹)联合举办,律媒社提供宣传支持,近千名律师在线观看。

—主持人—

林叔权律师,国信信扬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广东融聚律师事务所“律师成长与律所发展”顾问、厦门大学广东校友会法律分会副会长、珠海电台“特邀评论员”

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业主撤销权诉讼精选案例——律师评析》、《会展业诉讼精精选案例——律师评析》主编

—特邀嘉宾—

林晓兰律师,广东智奇诺律师事务所主任、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法院首批调解员、玉林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广州律协执行与资产处置业务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电视台经济与法频道特邀律师

刘逸星律师,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主任、上海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上海*法学院研究员、华东理工大学兼职教授、

主要著述:《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与实施方案制作指引》、《漫谈投资印度》、《印度商法文萃》(合著)

叶竹盛,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法学博士、法学博士后、

执业律师、广州市青年联合会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惠州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广州直播电商研究院特邀研究员、华南理工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校友大联盟法律委员会特聘顾问、广东省人民广播电台特约评论员、《新京报》等报刊专栏作家

林翠珠律师,广东恒福律师事务所主任、华南理工大学校外硕士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海商法协会海运法规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协涉外律师领*人才、中华全国律协金融、证券、保险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律协国际业务委员会副主任、广州市律协保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州市律协粤港澳与外事交流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羊城晚报“一带一路”海外行特聘法律顾问

—点评嘉宾—

段建国律师,北京天用律师事务所名誉主任、北京市优秀刑事辩护律师、全国律协刑委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兼职教授

观点抢先看

林叔权律师:

我们从今年七月份、八月份开始,开启了“律师成长与律所发展”沙龙。这个沙龙是由律师事务所发起的。我们接下来的活动都是“律师成长与律所发展”这个主题,永远不变,几十年不变。因为不需要变,律师行业的话题,要么就是律师成长,要么就是律所发展。

刘逸星律师:

1、作为一个律师机构创始人、领导人,应该把律所的平台建设、品牌建设、团队建设放在更重要的位置,而创收已经不是重要的了。

2、只要你做专业了,即便只聚焦一个非常小众的领域,仍然能获得大批的客户,仍然能形成流水性过硬,仍然能获得大客户。

叶竹盛教授:

1、这么多年来我们团队实际上从来没有把营收作为我们的目标,我们更多的是希望把我们的重视角度或者基本的原则放在自身团队的建设之上。

2、我认为,在中国这样的背景环境下来讲,大所、强所,一定是具有时代使命的所。

林晓兰律师:

我觉得,年轻律师,第一比较重要的还是好好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只要你把案子做好,无论你的客户,还是你的老板,都会认可你。

林翠珠律师:

我们现在只是探索,有没有可能存在这样一个大平台,这块是海商的律所,这块是知识产权的律所,这块是不良资产的律所,这块是劳动法方面的律所,这几个专业所就像大所那样去管理,但是保留每个中小型专业所的独立性,避免了律所的冲突,同时,又可以给年轻律师一个所谓的大平台,实习律师甚至可以在各个专业所去轮流历练一遍,让年轻律师选择执业的目标。

林叔权律师:

1、有时候当事人找律师,既不是因为你专业,也不是因为你在一个大所,而是因为对你的信任。

2、我认为,现在想把律所做大、做强的都是不甘于平庸、不安于现状的律师同行。

苏丽云律师:

在我的观念里,大所跟小所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是强所。

段建国律师:

1、如果一个小所想做大做强,他的创始合伙人非常重要。我认为,他应当具备三个条件:有远见、格局大而且敢担当。

2、小所如何做大、做强?第一,必须有好的商业模式或经营模式;第二,定位要准确,定位要精细化。

五人谈

林叔权律师:

今天这样的沙龙,不是第一场,我们总共搞了很多场。我们的沙龙其实是从年开始,首先是在珠海的广东融聚律师事务所,当时的沙龙叫青年律师成长沙龙。广东融聚律师事务所是年7月份重组过来的一家律师事务所。这家律所的合伙人、律师都是我带出来的实习律师。本来我自己在珠海,在年就有一家律师事务所,叫广东林氏律师事务所。后面我年决定北漂到广州的时候,就把广东林氏律师事务所注销了。到广州打拼几年后,觉得珠海还是有点案子做的,就主持重组了广东融聚律所。但这家律所不是我的。我只求所在,不求所有。

大家都知道,律所发展的前提是什么?不是老板,不是出钱的人,不是兜底的人,而是律师。因此,律师怎么成长?广东融聚律师事务所在年重组之后,为了让律所能够发展,我就建议搞交流,青年律师的交流,就叫青年律师成长沙龙。随后,交流从律所内部走到律所外部,并逐步走出珠海,走向大湾区,再后来就把它叫做大湾区青年律师成长沙龙。直到今年六月份,有一期活动被叫停了,大湾区青年律师成长沙龙的活动也停下来了。

我们从七月份、八月份开始,重新开启了“律师成长与律所发展”沙龙。这个沙龙是由律师事务所发起的。本次沙龙主要是由广东融聚律师事务所、广东智奇诺律师事务所、上海兰迪(广州)律师事务所(筹)联合发起。我们接下来的活动都是律师成长与律所发展这个主题,永远不变,几十年不变。因为不需要变,律师行业要么就是律师成长,要么就是律所发展。

上面就是今天这个沙龙的背景的简单介绍。

接下来,进入嘉宾自我介绍环节。

我本人很简单,先是经理,后是老板,后变成律师,后又想让别人叫我林总,对此,我做了一些尝试。后来经人提醒,律师就是律师,不能叫别的,叫别的就违反执业规范。所以,我们这个行业非常难,难在哪里?真的给你较真的话,你就死定了。现在,我最喜欢人家叫我什么,叫我律师也可以,但是也不喜欢。因为我讲过一句话,我这辈子最差的就是做律师。所以,很多人又抨击我。那我未来给自己找一个什么标签?就是做林老师,老师总可以叫了吧,没有理由老师都不能叫。因此,林叔权律师的未来只有一个标签,就是老师,这就是我的自我介绍。

林晓兰律师:

大家晚上好!感谢林叔权律师的邀请,感谢刘逸星主任、叶竹盛教授、林翠珠主任以及没有到现场的段建国律师。我先介绍一下我们律所,我们律所是一个比较新的律所,在年3月份才正式成立。目前主要是做一些民商事诉讼与非诉讼的传统业务。律所大概有80几个人,执业律师30人左右,我们律所原本叫广东启兰律师事务所,由于律所成立年限不够三年,想在今年设立几家分所,所以就收购了已成立三年的广东智奇诺律师事务所,现在已经合并成功,就等更名,更名下来之后,先会设立几家分所,包括茂名、阳江、东莞、佛山及珠三角其他地区。

刘逸星律师:

非常感谢林叔权律师、林晓兰主任!也非常荣幸有这个机会来到珠三角跟大家一起交流。实际上我最喜欢的地方就是珠三角。所以,我两年前自己率先带团队到深圳开设分所,目前我们广州兰迪律所已在报批中。

对于律所规模化的话题,我很喜欢,为什么?十几年前,中国律所没有规模化,大成所当时几乎还没有开始规模化,是我写信给北京的一家律事务所,我觉得中国律所应该规模化。那时候我还是个屌丝,到上海打拼的一个小屌丝,但我竟然写了十封信给北京的十大律师事务所,告诉他们中国律师业应当要规模化,然后就跟大成所荣幸合作,推动了大成上海所规模化,后面演化成今天的主题,攻城略地。但近几年,我跳出了大成,创办了兰迪律师事务所,且在创办兰迪的过程中,改变了我的观念,叫相对规模化,即基本不愿意规模化,但属于无奈规模化,既要规模化,又不用过度规模化。当,我们规模化的主要目的是针对海外。

所以,兰迪律师事务所,尽管仅仅成立不到4年的时间,在国内已经成立18家,在海外已经成立14家。尽管海外只有14家,但可以说是全球在发展中国家中最多的律师事务所。因此,规模化这个话题,还是比较有意义的。

叶竹盛教授:

感谢林律师!今天很荣幸可以带着团队来到现场跟大家一起学习。今天的话题,很有意义,在这个大所的这样一个大格局、大布局之下,规模化是小所唯一的出路。比如我们团队,正在受命筹建兰迪广州分所,我们是非常认可刘逸星主任提出的“相对规模化、绝对专业化和强势国际化”的理念。应该再过一个月左右,兰迪广州分所就正式设立了,在座的几位律师都是我们团队的主要成员。

我个人实际上是在华南理工大学教书,这正在践行一个基本理念,即把研究、教学和事务三个方面相结合起来,因此,我个人也从事一些律师方面的业务。目前,我们团队主要是以高新技术、互联网等与法律相结合的一些交叉领域为主,特点是刑事;另外,还有游戏法、知识产权等其他领域,也是我们团队的主要专业方向。我们会根据总所的安排,在兰迪广州分所设立后,在这些领域中为整个兰迪的整体的专业布局添上一块相对重要的专业。

林叔权律师:

我们今天的主题是大所攻城略地,小所出路在何方?在8月14日,同样的主题在南沙的广东港宏律师事务所已经举办过一次。同样的主题,不同的嘉宾,一定会有不同的精彩。今天的沙龙,有PK,有对抗。

首先,请教一下林晓兰律师,如果给自己加标签,四个字,你想加什么?

林晓兰律师:

我想打造什么样的律所?

林叔权律师:

对啊,刘逸星大律师打造兰迪,叫兰迪全球。那么,你呢?

林晓兰律师:

我的理想是什么?想打造什么样的律所?这个话题太大,我有点不知道怎么回答,我当然是希望我们律所成为律师界的强所,当别人问起我们律所的时候,提起我们的时候,别人会说,我知道那个所,那个所挺好的,而不是那个所好像没怎么听过。理想是比较虚的,我们可以先定一个小目标,即在未来的2-3年里,总所的收入是可以过亿的。当然,我也希望我自己本人的收入在这个时间里也是可以过亿的,我觉得这个应该是可以实现的,其他的太大了,不敢想。

林叔权律师:

这个就是我们林家小妹务实的地方!为什么要讲这点?我那天了解了一下,她是茂名人,祖籍是福建过来的,福建人或者祖籍是福建的,都比较务实,不乱说,所以,她的小目标,一个亿,大家都懂的了。目前,广州的律师事务所年营收达到1个亿的,恐怕不会超过20家。所以,林晓兰律师的这个小目标已经很伟大。

刘逸星主任,针对林晓兰律师的这个小目标,你可以给她什么建议?你不用介绍兰迪全球,因为兰迪全球,只要拿出手机一查,不到半小时,就都知道了。你给她一个建议,她的小目标已经是1个亿,已经是3年1个亿,你也可以给她一个大目标的建议。

刘逸星律师:

这个目标是震撼到我了,确实很大,我都不敢想象,为什么这么说?在过往中国律师有40年,因为积弱积贫太严重,因为国家和民族太需要财富增长,所以,整个国家提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导致所有的行*机关,所有的国人,都为经济发展,都拼经济。

中国律师业一开始落下了病根,可以说是重病。大律师们走到一起一句话:创收多少?小律师碰到大律师也这么问,连实习生都问,你老板创收多少?这不是有病吗?这是中国律师的大病。如果律师整个群体每天都谈创收,有国际竞争力吗?像一个律师事务所吗?是个健康的行业吗?这就是我们坐下来最值得反思的问题。

创办律师事务所,做律师这个事业,财富我要,我比谁都贪婪,我也希望挣更多的钱。但是,当你坐在律所主任的位置上,或者说内心上希望引领年轻律师更好的发展,或者希望中国律师更好的时候,实际上你要思考另一个问题,律师事务所或者律师的核心竞争力在哪?律师或者律师事务所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在哪里?

当我们今天坐下来,朝着这样的话题,青年律师成长,律所发展,我们就要思考这个问题。律师事务所和律师个人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从大的方向看,这个话题,非常重要。我反复地跟司法部的领导讲,跟教育部的领导讲,跟法学院的院长讲,我说你至少要在法学院开一门课,叫如何甄别律师事务所?多少小孩子、小姑娘都是被骗进律师事务所的,根本不知道律所是干什么的,也不知道律所的老板是干什么的,就进了律师事务所。

林叔权律师:

打断一下,还要回到刚刚的问题。首先你否定,你否定完以后要给出很针对性的意见。你反对把营收作为一个律所的目标,或者是作为一个律师机构创始人、领导人的一个目标,应该是这样一个观点。那你建议林晓兰主任应该树立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是不是以人数作为目标?比如:能不能树立一个未来的三年让律所的人数成为广州前三的目标。广州现在好像还没有千人律所,应该有人、人以上的。那么是不是期待林晓兰律师把律所人数做为一个目标,是不是有这样的一个建议?

刘逸星律师:

其实在活动开始之前,晓林兰主任已经带我参观了一下律所。她是有事业心的,她希望律师事务所朝着一个更好的方向或者更稳健的方向去发展。

但是,我想讲另一个话题,律师事务所真正追求的是什么?就是我们如何来建设这个平台。那就回到我前面的话题。中国已经发生了变化,十年前、二十年前、三十年前,中国跟全世界都不一样,中国是一个农村化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熟人社会,个人能力很重要。律师想要扬名立万,都是口耳相传,只要你的亲朋好友同学说你是大律师,你就是大律师。但现在已经进入工商社会、现代社会和互联网社会,整个社会已经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这个时候,律师事务所这个平台的重要性显示出来了。你个人再有能耐,都有天花板,你个人再有能耐,都不能成大单,因为做不了。唯独律所的品牌建设好了,你个人的能量才能放大,这就是社会革命性的变化。任何一个律师,对平台、团队以及品牌的依赖度越来越紧密。所以,作为一个律师机构创始人、领导人,应该把律所的平台建设、品牌建设、团队建设放在更重要的位置,而创收已经不是重要的了。

林晓兰律师:

对于刘逸星主任的观点,我想回应下。我之前有看过刘逸星主任的一些视频,刘逸星主任是一位很有情怀的律师,也很有理想。刚刚刘逸星主任也提出一个理念:“相对规模化,绝对专业化”,那么我们律师如何体现专业化呢?我们律师不能自己说自己专业,还是需要客户来认可律师的专业性。那么在客户不为律师的服务付费的情况下,请问你将如何体现你的专业性呢?如果没有经济的支撑,你将如何让你的律所延续下去呢?

林翠珠律师:

这一年来,我一直在做一个思考,大所现在是在扩张、在招兵买马,中小型律所和专业所所面临的瓶颈和困惑就是人才流失非常严重,而人才流失导致业务流失也非常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中小型律师事务所面对很残酷的挑战。

林叔权律师:

我听懂了林晓兰律师的意思,就是我不财大,我怎么气粗呢?我不财大气粗,我怎么让律师留在我这里呢?这个观点,我非常认同。为什么?今天来参加活动的路上,广东融聚律师事务所实习期满的一个律师,没有选择继续留在广东融聚律师事务所执业,而是选择了珠海的一家规模所去执业。他跟我讲,林律师,不好意思,我要去大所看一看。因为我是广东融聚律师事务所的“律师成长与律所发展”顾问兼实习律师的培训老师,可以称得上是他的老师,所以,他给我打了声招呼。另外,他说,林律师,你定个时间,我要请广东融聚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吃饭,邀请我一块参加。我跟他讲,我建议你就不要请了,你请的话是拆广东融聚律师事务所的台,你请的话人家只会关心你为什么不留在广东融聚律所。

所以,林晓兰律师的观点,我是认同的。只有财大气粗,你才能够做你想做的事。刘逸星律师已经到了另外一个层次,他的律所机构叫做兰迪全球,中国唯一的律师机构敢叫全球的。所以,其实我现在也很想在珠江新城有一个地方,不要说1平方,只要50平方,我都会笑三天。我现在在广州体育西,只有一间房,八平方。为什么?很简单,没钱,人穷气短,包括坐在下面的吴行*律师,现在在想的也是这个问题,他原本说想要办所,后来他说,林律师,我经过思考,先不办所,我先做业务,先赚钱再说,这是对的。

通过探讨,现在我明白了,律所的大和小要看创始人、主要的控制人、主要的灵*人物,他的理想、梦想、层次,可能这个标准不能一样。所以,刘逸星律师说,收钱多不一定是大所,人数多不一定是大所。林晓兰律师,先定一个亿的小目标,应该也是对的,没有标准答案。接下来,我想问叶教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你领衔组建兰迪广州分所,刘逸星主任有给什么样的指标给你,比如营收目标、人数目标。

叶竹盛教授:

刘逸星主任给了我勇气!实际上这个问题我在好多年前就想明白了。我在课堂上经常跟学生说,如果你选择做律师,没有什么律师会觉得自己有钱,原因很简单,越有钱的律师,服务的客户一定是指数级的。比如,我们的美女律师林晓兰,如果实现一个亿的小目标,那么她服务的客户可能是一百亿、一千亿量级的,在这样的一个体量面前,我们是不会觉得自己有钱的。所以,当我想通了这一点之后,这么多年来我们团队实际上从来没有把营收作为我们的目标,我们更多的是希望把我们的重视角度或者基本的原则放在自身团队的建设之上。

我们从事法律工作,经常会发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很难跟很多人去建立一些比较可靠的、稳固的关系,如果有一个团队能够比较长期的一起走下去,我认为这是一个律所或者一个团队最宝贵的、最重要的素质。我觉得兰迪发展到今天,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么多年来很多人愿意受刘逸星主任所描绘的这样的一个愿景的服务和指引,跟着兰迪一起走。我认为这个是极为重要、也极为宝贵的一个东西。

很多年以后,可能很多人在回想起来我们所做过的事,不会问我们的账户上还有多少的存款,可能更多的是我们在这样的一个愿景的指引之下做了什么,留下了什么。实际上,我们租了办公室之后,刘逸星主任是不太支持我们的决定的,因为他认为我们租的地方太大,但实际上也没那么大。我们的目标第一个主要是给我们自身的团队留够未来三年的发展空间,另外,我们也在物色跟我们有共同理念、愿意高度团结、高度专业化的一体化团队能够加入我们,一起来创建、发展兰迪广州分所。我们在一开始的定位上,就没有往规模化的大所的方向去发展,反而是走专业化。我们相信刘主任这样的一个布局,所以,我们要努力的在我们的专业里面持续深耕。我们团队至今为止,我感觉最自豪的并不是我们的创收报告,而是我们团队从组建至今,成员基本没变过,没有任何一个成员主动说他不喜欢这个团队,或者说因为有更好的地方而离开,这个是我觉得我们最自豪的地方,也是我们团队最宝贵的财富,这可能也是刘主任以及兰迪的合伙人们全票通过同意由我们团队来组建兰迪广州分所的根本原因。

林叔权律师:

其实从叶教授的解释当中,我已经感觉到,兰迪是有一个指标的,兰迪的指标就是要“强”,这个应该是兰迪的一个指标,那我是没有权利去解读这个难题的,留待刘逸星主任来解读。接下来把时间交给林翠珠律师,恒福广州,是永远只有恒福广州?还是说也会像我们兰迪一样,有兰迪全球、或者兰迪中国的这样一个目标?

林翠珠律师:

谢谢林叔权律师的问题。因为我们广东恒福律师事务所是海商海事业务所,所以,我们的布局一般是沿海城市。在多年前,我们在上海开了分所。我们广东恒福律师事务所是海珠区唯一一家总部在广州而在上海开分所的,也是海珠区唯一一家全国优秀律师事务所。在所有的法律事务当中,我们的海事海商是涉外性最强的。比如:两船碰撞,a船跟b船,有可能a船是中国人,但是b船有可能是外国人,菲律宾籍、美国籍、加拿大籍都有可能。即使a、b船都是中国人,但是他的货主有可能有一方是来自美国、法国、英国。只要有一方是外国人,那么我们一审就是在广州海事法院,二审就是广东省高院,再审就是最高院,我们和这三级的法院打交道比较多。我们涉外性比较强,所以,我们是一个很需要全球化的专业所,因为我们互相之间的联系,包括跟新加坡、美国、香港等律所都有横向纵向的合作。

我记得十年前,我做了一个案子,香港律师转委托我们所做的。我是代表他去开庭,那种感觉特别不高兴,为什么?因为他用的是英美法系的那一套,来指导我们国内的律师去做这个案件的处理。如果我们中国律师要占主导权,就需要直接走出去,让客户直接委托,而不是转委托,当然,这是我的一个梦想。

林叔权律师:

刚才大所的定义,其实我是听出来了。刘逸星主任的观点,包括他创办的兰迪,应该是一个以做强为基础的大所,这个等会由他自己来解读。以强作为目标,在这个目标下面去经营这家律所。做强,其实我觉得跟刚才我们探讨的另外两个指标,就是营收跟人数是没有冲突的,反而是相辅相成的。既能赚钱多,人数又多,最后又能做强,这个就是我心目中的大所。虽然现在我自己在广州连个小所都没有,而珠海的广东融聚所,在那个小所,我只是所在,不是所有。

某某律所,宇宙第一大所,厉不厉害?当然厉害;羡不羡慕?也羡慕;但是欣不欣赏?不一定欣赏。宇宙第一大所,我可以羡慕它,也可以赞赏它,也可以敬佩它,但不一定会欣赏它。敬佩跟欣赏,在我这里是有区别的。欣赏是最高层级,敬佩有时没办法,人家客观存在,不得不敬佩。欣赏,我自己可以选择,看顺眼了才欣赏,不是我的菜就不欣赏。所以,我欣赏的大所、欣赏的律所一定是强所,强所的大,强所的赚钱多,强所的人数多,才值得我欣赏。这是我的观点。

就“你心目中的大所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每位嘉宾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就结束第一轮的讨论。

林晓兰律师:

何为之大,何为之强?其实每个人的标准都不太一样。如果问我想要做什么样的所,我当然希望它又大又强。在现有的条件下,我先追求一下强。什么是强,我认为它必须有一点就是专业性。专业性是什么?就是你看到这个案件的时候,你可以给出很专业的意见给客户,客户愿意为你的专业性付费,我觉得这就体现了第一步的强。然后,你把一点点的这种强,放大到每个案件当中,它就是强。这个强慢慢累积,自然就会慢慢地大,强和大的关系,我是这样看的。

叶竹盛教授:

我先讲两个美国百年大所破产倒闭的故事。一个是年到年,在高峰时期有多个执业律师,加上辅助人员人数接近人,这是一家年的历史大所,倒闭了。另外一家是年到年,是一家年的历史大所,也是千人大所。像这些大所,即使生长在美国这样的国家,最终还是走向了衰败,我们也不能说它不强,但大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我认为大所、强所在中国很难简单的用规模、创收来衡量,可能更多的还是能不能在中国相应的时代,去做所应当做的事情,最后在中国走向法治过程当中真正成为举足轻重的这样的一个所。我认为,在中国这样的背景环境下来讲,大所、强所,一定是具有时代使命的所。我们中国法治建设也就40多年,很多所是声称要创建百年大所,但实际上,别人未倒下时,可能正是我们想要努力去达到的这样的一个目标。面对这些倒下的巨人,在我们努力追赶的这样一个阶段,更值得让我们清醒,在每一个创建大所、强所的过程当中,真正应当做什么,哪些东西是真正有价值的。

看美国整个法治发展的历程,我们就会发现,有一些律所,有一些律师,在这个过程当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从我的角度,以美国倒下的巨人来看,我们中国律师业的发展历程,可能还是不能简单地看,还是要看一些能够真正留下来的那些东西。

林叔权律师:

我想把话筒给吴行*律师。我应该是年开始认识吴律师,真正接触多的是去年底到现在。我知道吴律师的目标,是心心念念要搞一家大所,那么,你的大所的标准是什么?

吴行*律师:

梦想还是要有的!我觉得这是让人生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其实现在这个阶段,我都还是在学习。我之前一直做业务团队,做了好几个产品。从我做律师那天开始,我就是以一个专业团队去发展,像保险公司、法律顾问、建筑建材等等,我陆陆续续做了,我的专业团队里面有专门拓展业务的,而且基本上是以非律师为主。但后面发现一个问题,这帮人,不像我们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他们是求业绩、创收,有些大单接不了,且做得有点成绩了,就翘起尾巴走人,我觉得还是要把重心放在律师身上。所以,从去年8月、9月份开始,我就开始管理律所,也去图书馆把一些关于律所发展的书看了一遍,然后也是充满理想的去践行。但是,理想跟现实确实是差距很大,做起来确实跟理想中不一样。后来,我也陆续向刘逸星主任、林叔权律师学习过。

我觉得,大所一定是全球布局或者是全国布局,分所一定是达到一定的数量。第二,律所本身,律师数量是达到一定的规模,当然也不是说超级多的那种。第三,专业,这个无论是对小所还是大所,都是最重要的。我觉得这三个方面做好了,创收必然是可以跟上来的。创收很重要,因为创收不够的话,怎么有条件去租好的办公室,去做品牌宣传。

林叔权律师:

刘桂明老师曾经说过,把中国律师事务所做大,有一种模式叫合并做大。比如:刘逸星律师在做,林翠珠律师和林晓兰律师也在做,干脆一块来就好了,行不行?这个问题是可以考虑的。

林晓兰律师:

我觉得一个大所,它要规模化,人数一定要先起来。比如:盈科,它在某一些专业上一定比不过某些专业所吗?我看未必。人家在大的基础上,它的每个团队都有它的专业化,我不能说人家的大就一定不专业。我觉得,大所一定要先实现的是人数的大,才能规模化,要不然怎么称之为大?

刘逸星律师:

实际上,当我们在谈大所和小所的时候,只要自己问问,为什么大,如果是小所,为什么小?也就是说,你决定这个的价值观在哪里,追求的是什么。当我们在做律师这个事业的时候,首先,价值观并不是为了主任,也不是为了几个合伙人,而是为了这个平台中的律师,是不是能得到长远的发展。所以,就回到了律师职业的一个底层逻辑。所谓的底层逻辑,就是说律师是在出售专业知识跟专业技能。既然你在出售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意味着不管大和小,你都不能不专业。我们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你是不是大律师,是不是好律师,是不是好所,大数据时代,一检索就出来。

林叔权律师:

大所来了有危机感,我能不能维持原来的优势?第二,我能不能够也做强、做大?在这个前提上来讨论,比较好。对这个问题的观点,首先交给刘逸星律师。

刘逸星律师:

还是回到前面讲的,大所差别已经不会太大了,主要在于你本人跟你的团队够不够专业。你看看美国的电视台,经常会看到有一些律所的广告,只做自行车受害者的代理等等。这说明什么,只要你做专业了,即便只聚焦一个非常小众的领域,仍然能获得大批的客户,仍然能形成流水性过硬,仍然能获得大客户。越来越细分,律师的收费越来越低,但只能专业,越专业,你的利润空间越大,所以,在这种情况所的生存空间反而大了。

兰迪刚创办时,腾讯的法务部门的一位负责任人,他负责东南亚海外投资,需要找印度、印尼的律师,他上网一搜索,找到了兰迪所的一些视频、文章,通过这些专业的视频、文章,找到了我们,并决定把这块法律服务交给我们的律师团队来做。当时,我们连办公室都没有,连律所的名称都在变更过程中,世界强的企业,中国最著名的企业,把一个非常重大的海外团队的业务交给我们,最大的一个因素,在于专业性。所以,不一定要律所大。当然,再回过头来,大所还是有意义的。

林叔权律师:

刘逸星主任从大所的平台走下来,从收购一家小所,从20平方的办公室开始,现在把它做强又做大,这就是兰迪之路,兰迪在走的路。那么,我想请教林晓兰律师,你想走什么路?

林晓兰律师:

中小型律师事务所怎么发展?其实我自己本身也在探索。我作为一个年轻的律师,我说说自己作为年轻律师的发展历程和心里的想法。我觉得,年轻律师,第一比较重要的还是好好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只要你把案子做好,无论你的客户,还是你的老板,都会认可你。一步一个脚印,生活是不会亏待你的。在我执业的前五年,我几乎天天加班到十二点的。即使在目前这个阶段,我依然会常常加班。有些人会问我,你是如何获得案源的?其实,我现在的客户90%都是从老客户那里延伸出来的。有些客户,从我执业到现在,一直都会给案子给我,也会介绍新的案子给我、新的客户给我。我每一年的业务基本都会翻一番。所以,我认为认真地做好案子,真的是很重要。我赢过很多案子,我已经不记得这些赢过的案子,但如果是我输了的案子或者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的案子,我依然会记得。所以,把自己的案子做好,这种模式发展可能会很慢,但它是一个有效的办法。中小型律所的发展,我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律师事务所还真的不是大所,它还是一个小所,但它的发展空间很大的,我自己本身并不担心不大就没有业务,就像我刚刚所说的,只要把案子做好,把专业做好,它会发展得更好。

林翠珠律师:

这个问题非常好。这段时间,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小所的出路在哪里?我们虽然是专业所,但也是中小型律师事务所。近段时间,其实我们的人才流失还挺严重的。今年以来,很多大所从我们的中小型专业所去挖专业团队。大所最擅长的做法是什么?去中小型所、专业所,挖人来用,我们反而成了“*埔*校”,不断的要再培养人。当我去问要走的年轻律师,他给的答案是大所平台很大。何为平台,我在思考。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中小型所也可以成为年轻律师实现梦想的大平台,这是我去年到今年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大所它有分为几个专业团队,那么,有没有可能存在这么一个大平台,我们几个专业所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大平台,满足专业所里面年轻律师所梦想当中的大平台。这有什么好处呢?有效避免了律所之间的冲突。我们现在只是探索,有没有可能存在这样一个大平台,这块是海商的律所,这块是知识产权的律所,这块是不良资产的律所,这块是劳动法方面的律所,这几个专业所就像大所那样去管理,但是保留每个中小型专业所的独立性,避免了律所的冲突,同时,又可以给年轻律师一个所谓的大平台,实习律师甚至可以在各个专业所去轮流历练一遍,让年轻律师选择执业的目标。比如:我在海商海事所做的不开心,我可以去知识产权所,觉得ok,也可以继续留在这个律所。有没有这种可能?我就把这个问题抛出来。大所,它是专业团队,我们这个大平台,是专业所,有没有可能实现我们中小型所的大平台的梦想。像我们广东恒福律师事务所,我们是专业所,我们律所虽不大,但是有我们十几、二十年来耕耘的这种情感在里面,在海事海商领域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如果我们放弃这个所去加入大所,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损失,情感上也是一种失臂之痛,我相信很多中小型专业所跟我是有同感的。所以,在保留自己培养出的孩子的同时,能不能配备给他一些齐全的功能。在这里,我也想请教一下刘逸星主任,有没有可能解决这种问题。

林叔权律师:

在刘逸星主任就这个问题进行解答之前,我简单介绍一个律所的新的模式。在实践中,其实已经有这样的模式了。我在厦门接触了一家律师事务所,叫做项目律师事务所。为什么叫项目律师事务所?这个律师事务所就是为了一个项目,不良资产,而去成立的律所。但是,这个问题在法律上是有障碍的,障碍在《律师法》。我们律师一直都知道的,律师只能在一个律师事务所执业。但是,我们在想,现在医生、医师不是在实行多点执业吗?医生、医师也是专业服务,那我们律师为什么就不能多所执业?现在实践已经有这样的一个需求,包括已经有这种项目律师事务所的出现。这类项目律师事务所要解决的障碍在哪里?其实就是法律上的障碍。

按照我的能力,其实办好案子对我来讲不在话下。我自己敢吹一个牛,就是常规性的案件,对一个十几年执业经历的律师来讲不在话下。即便我不行,我们现在不是讲团队吗?团队行就行。我们中国的任何行业,当然除了航空、航天这些行业以外,任何行业最不缺的就是专业,只要你有钱,只要你能给足够的条件,那就有专业的人帮你干活。当然,我非常认可,就是说我们一定要够专业,人家为什么找你,就是因为你专业,你比别人专业,你够专业。但是,回到另外一个问题,我经常讲,当事人怎么判断你专业,当事人如果能判断你专业,那他都不用请律师了,他自己就是专业人士,他才能判断。所以,这个问题,我可能还有点不大一样的观点。很多律师讲,我要让自己变得更专业。而我在我的团队里面,我都是这么给他们说的,你有律师证,你就是专业的。至于当事人,你以为他把这个事交给你,是认为你更专业,其实只是你自己以为是这样的。实际上,当事人把这个事交给你,是因为你值得信任,因为你平时的为人或者因为你在的这个机构,所以他信任你。

我现在基本不开庭。那人家就讲,如果是按大数据的裁判文书去查,这类案件,林叔权律师你办过没有?我这几年基本上都不开庭了,但是人家还是把案件交给我做,是因为我专业吗?如果按专业讲,他通过大数据搜索,都搜索不到我办过这类案件,那他为什么把案件、把项目交给我,这又怎么解释?所以,有时候,我们讲当事人是因为你专业,才把案件交给你,这是一个误区,这是没有真正认识到当事人的心态,他是因为信任。怎么去建立当事人对你的信任,平台当然很重要,你在一个大所,他自然就觉得你不会差到哪里去。但是,现在的当事人都不傻,当事人都知道,律师就是个体户,律师就是挂靠的,这个观念根深蒂固,因为律师本身也是这样宣传的。我就是挂靠,你找我就行了,你不用找别人,你找的别人,他跟我没关系。所以,有时候当事人找律师,既不是因为你专业,也不是因为你在一个大所,而是因为对你的信任。这就是我的观点。

我们讲为什么小所或者非规模所,他想做大。现在有一大批的人想做大、做强,其实现在法律服务的变革,法律行业的变革,就是这帮人在引领、推动、促进的。因为这批人永远不满足于一亩三分地,不满足一年几十万营收、一年几百万营收。这批人把律所做大,推动律师行业变革。把律所做大的人,到最后都会发现,他把律所做大的目标都不是因为吃饭的问题,也都不是因为钱的问题。据我的观察,现在把律所做大的人,前提基本上是有经济基础,但是他不是因为钱去把这个机构做大。当然,我也没有这个能力去开出什么药方,因为我也没有把一个律所从小做大的这种经历。但是,我认为,现在想把律所做大、做强的都是不甘于平庸、不安于现状的律师同行。

刘逸星律师:

林翠珠主任的这个问题,是很好的一个问题,也是律师业的一个难题。不只是中国有这个问题,欧美跟台湾都在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就是精品小所怎么整合的问题。台湾有过尝试,从立法上已经通过了联合办公的模式。

不管是台湾的联合办公还是国内的这种联盟方式,最终都是设想美好,结果悲剧。实际上,我也早就注意过这个问题,而且,本身我是很反对盲目的规模化。但是,在我们兰迪各分所中,目前还没有海商海事的这个团队,广州如果有个海商海事的精品所跟兰迪广州分所合并,那我一定会欢迎!

林叔权律师:

大所攻城略地,小所出路在何方,这个无论用多长时间去探讨都没有统一的答案。接下来还有五分钟的时间,把时间交给我们在场的大家,看看谁想对今天的话题发表意见和观点。

苏丽云律师:

非常感谢,我做为观众,也作为兰迪广州分所的创始合伙人,在听了这么多位大咖对于大所、小所、强所、专业化的一些讨论后,我也想发表一下我自己的一些见解。

首先,想谈一下什么是大所、小所?在我的观念里,大所跟小所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是强所。第一,从我做为一个律师个体来谈这个问题。其实我工作经历比较长,从机关出来之后也去过大所,也去过小所,所以,我对于大所跟小所的一个理解,是非常同意刘逸星主任的一个解释,就是说,你是否能够给所里面的律师提供一个更强大的保障跟平台,给他一个展示他自己的才华、专业性的一个平台。那这种所无论它是大所还是小所,它就是一个强所,它就是我们要追求的这样的一个平台,这是我作为一个律师个体对于大所跟小所的一个理解。第二,我即将成为兰迪广州分所的主任。从这个角色,我谈谈大所跟小所对于我来说的意义。其实我不太同意林叔权律师的观点,说我们开所就是为了赚律师的钱。我们为什么要加入兰迪的平台,或者说我们3个人为什么要组建兰迪广州分所,我觉得就是一帮志同道合的专业的法律人走在一起,然后利用这个所给我们的大舞台去更加展现我们的专业性,这是我对于所的一个理解。我们几个合伙人从来也没有想过,开广州分所是为了赚其他律师的钱。无论是我们去寻找我们的合伙人,还是接下来要招聘我们兰迪广州分所的团队,第一个是要跟我们志同道合,第二个也要像我们这样子,是走专业化道路的律师团队,这是我或者是我们合伙人对于接下来我们兰迪广州分所的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即坚持专业化。

另外,对于专业化的理解,我也有自己的看法。我自己本身是在检察机关出来的,当时出来的时候还是一个小女生,没有任何的人脉,人家也不会因为我有什么关系来找到我,或要搞定什么案子。所以,我从一开始出来做律师,就是坚持走专业化道路,一直是办刑事案件。在组建了这个一体化团队之后,我会更加精准我的方向,就是互联网刑辩,我也坚信这个方向能够越走越远。这是我对于大所、小所还是强所,以及对于律师专业化的一点点看法。

林叔权律师:

非常谢谢苏律师!首先澄清一下,我并不是主张说开分所是要去赚律师的钱,我从来没有赚过律师的钱。我现在一直做帮律师的事,以后也都会是在帮我的律师团队。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律师业的本质,跟别的服务业看似不一样,但实际上本质上还是一样的。别的服务业能够去赚劳动力的钱,我们律师业为什么就不行?律师业现在分工是客观存在,有的人永远都是劳动力,或者叫法律民工。为什么叫法律民工,因为他只能做法律民工。然后,还有经营者,有运营者,有管理者,有老师,这个分工已经出现了。有分工,这个行业才能发展;有商业元素,这个行业才能发展。我刚才也看到了,有些律师机构,把自己做大的一些律师机构,卖自己的房子、抵押自己的房子去把机构做大。

为什么律师的钱就不能被别人赚,就不能够被律师同行赚,这个是没有道理的。最终越来越多的律师就是要帮别人打工,这是已经客观存在,只不过大家可能不习惯,因为大家都认为律师是自由执业者,有律师证自己就行,最多需要挂一个律师事务所,但这种格局已经开始改变,只不过很多律师没有认识到,尤其一些年轻的律师、刚出道的律师,他没有认识到这么残酷的现实已经来到了面前。

在活动开始之前,我跟一位青年律师也聊过这个话题,她告诉我,她用三年的时间来选律师事务所,选律师团队。为什么要用三年的时间才去选律师团队跟律师事务所,这个问题,请喻晓律师来跟大家聊一聊。

喻晓律师:

作为一个刚出道不久的律师,我执业一年多,加上实习差不多三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不停的在挑律所,然后也面试了广州大大小小十几家的律所。有大所,也有小所。作为一个新人,我在挑律所的过程当中,我觉得律所分为硬件和软实力。对于我来说,我觉得律所的环境、律所给我提供的条件以及律所这个平台,都不是我最看重的。可能我比较务实,我最看重的还是跟着的这个团队,这个团队领头人,对我未来的成长能有什么样的帮助。包括目前的收入,通通都不是我所考虑的一个范围。我所考虑的只有这个团队负责人是否能够影响到我,能够帮助我在律师的这条路上走的更远,让我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让我不会再去怀疑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做律师。

精彩点评

林叔权律师:

今天在线上,还有一位大律师,段建国大律师。有些人可能知道蒋勇,但不知道段建国大律师。蒋勇,有很多人成就了蒋勇,包括段建国大律师。段建国大律师过去的标签是著名品牌规划师,现在叫做著名律师事务所品牌规划师。当然,他还有另外一个标签,叫做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刑事危机化解专家。接下来,有请段建国大律师做精彩点评。

段建国律师:

今天可谓大咖云集,激情碰撞。说良心话,我真的不敢点评这次的盛会,可谓饕餮盛宴。刘逸星是我的老朋友了,从大成上海到兰迪全球,他可以说是律师事务所管理的高手。刘逸星律师可以说是以能说、敢说、会说而见长。但是,今天非常不幸,他旁边坐了两位姓林的美女主任。一个是林晓兰主任,一个是林翠珠主任,不仅长得漂亮,而且观点非常犀利,特别是一开始林晓兰主任就抛出了一个个人的小的目标,一个亿,引起了刘逸星大律师的激烈反抗。总体上来讲,刘逸星主任今天的光环被压抑得非常狠,好多话好像没有说出来,还好有叶竹盛博士后来保驾,包括最后出现的兰迪广州分所的美女律师来救驾。出现这样一个局面,足见这一次盛会的碰撞之激烈。

关于在大所攻城略地的情况下,小所的出路到底在何方?实际上,在座的诸位大咖给出了答案,就是要做大、做强。那么,如何去做大和做强呢?我有两点想法。根据在座的诸位的分享,我想从两个层面、两个维度谈一下。如果一个小所想做大做强,他的创始合伙人非常重要。我认为,他应当具备三个条件,才可能将小所做大和做强。哪三个条件?小所的创始合伙人必须是有远见、格局大而且敢担当。可以说这三个标准,兰迪律师事务所的刘逸星完全是标配。另外,我看到刘逸星旁边的两位美女主任也胜任有余。像兰迪之所以成立于印度,布局印度,然后到中华大地遍地开花,实际上刘逸星主任是很有远见的。因为他深深的感觉到中国已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了,并且开出了一带一路这样一个宏伟蓝图。中国的产值也好,资本也好,大量的过剩,必须向外投资。第二,第三世界的国家印度人口是最大的,除了中国。所以,他布局印度是非常有远见的。另外,格局要大。刘逸星创办兰迪律师事务所,格局大到什么程度?他想建立一家由华人主导的全球的国际化的律师事务所,足见其格局之大。最后,作为一个律师事务所的主任也好,或者合伙人也好,一定要敢担当。当然,刘逸星老兄是房地产的大老板出身,可以为了把兰迪做大、做强,拿着自己的三五千万往里面砸。我不知道两位美女主任是不是也有这种心胸,我相信也应该可以。所以,我觉得作为律师事务所的创始人,或者律师事务所的主任,如果具备了这三个特质,才可以真正的把自己的小所发展成为一个大所和强所。

另外,从律师事务所的角度,如何才能做大?我觉得必须有好的模式。经营模式或者商业模式,是律所做大的一个很要害的条件。像兰迪律师事务所采取了全员的合伙制,也就是说不是一个创始合伙人一头独大。往往我们这些律师事务所,特别是小所,经常会出现一头独大的情况,好像其他合伙人或者其他律师都是给大合伙人打工的,其他人或者其他律师的尊严感极为欠缺。兰迪律师事务所的全员合伙制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我非常佩服刘逸星主任的这种格局和胸怀。

小的律师事务所,如何做强?实际上,林翠珠主任给出了很好的答案。她说,一个律师事务所,特别是小的律师事务所,当然,在座的诸位大咖也谈到了,必须以自己的专业为特质,或者是打造自己的专业,也就是定位要准确,一根针能够通破天,定位要精细化。像林翠珠主任谈到自己的律师事务所只做海事海商,做的风生水起,把广州的一个所办到了上海,足见其专业能力之强。当然,兰迪律师事务所以海外的投资为主打,也搞定了自己的特色,贴上了非常好的标签。我也看到林晓兰主任也有自己独到的特色,这也是这些小所为什么能够做大、做强的一个根本的原因。

总而言之,在大所攻城略地的情况下,小所要么被兼并,要么被消灭。但是,还有另外一条最光明的途径,就是自己去做大,自己变得很强,然后有自己的独立的空间和地盘。我想我们小所的未来也会是一片蓝天,明天并不是那么灰暗,也许很灿烂。

林叔权律师:

很多青年律师可能不一定认识段建国老师,那我再简要介绍一下。第一,他出了三本书,第一本是《大律师法庭攻守之道》,第二本是《中国式律师营销》,第三本是《企业家的法律红线》。第二,他现在的标签是民营企业与民营企业家刑事危机化解专家,而且只做民营企业的刑事危机化解。再次感谢段建国律师的精彩点评!

总结

林叔权律师:

在座的嘉宾每人一分钟,就律师事务所大和小、强与弱,讲一句话。

林晓兰律师:

今天这个沙龙,我觉得做的很好,我在律师界是一个新人,主要还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向各位大咖学习。

林翠珠律师:

经过今天的分享,我觉得还是蛮有收获的,我的期望是小所拥有大平台这个梦想可以实现。

刘逸星律师:

林律师、段老师都提到,我曾经当过房地产商的这个身份,好像我创办兰迪投了很多钱,那我要揭开这个谜底,在创办兰迪之前,我确实向团队的合作伙伴承诺,我五年内的创收全部用在团队发展跟律所发展和公益慈善。兰迪真正投资了多少钱?就投资了1.2万。因为只租了22平方米,第一个月的租金就是一万二,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开支了。第一个月赚的钱,直接用于接下来的开支了,就不用再另外投钱了。所以,兰迪真正投入的资金是1.2万元。因此,律所成立与发展不一定靠钱,也可以是一批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

叶竹盛教授:

在我们讨论大小律所的市场问题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忽略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就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实际上,今天律所很重要的一个目标是给律师提供一个好的生存平台。但是,无论是大所,还是小所,他们的威胁并不是来自对方,而是来自外界。前段时间,欧洲有一个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收购了一家大型律所,我们很多的传统的法律业务,实际上律所没办法再占据优势了,很多其他的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已经进入了法律服务的行业,这是第一大威胁。

第二大威胁是法律科技。人工智能进来之后,不是说小律所能不能生存的问题,是律师本身能不能生存的问题。如果我们不能提高整体律师行业的专业水平,那么在智能科技面前,律师界是不堪一击的。

还有第三大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中国现在这种经济转型,还需不需要法律服务?传统的一些律师的业务还能不能使上劲?

所以,我认为这几大问题可能还是我们真正要关心的,而不是在一个律师界这么小的一个盘子里面相互讥讽,而应当是共同去面对这些来自外界的风险,甚至可以说是威胁,为未来做好充分的准备。

林叔权律师:

谢谢各位律师的精彩分享。律师事务所的大和小,首先没有标准,律师事务所的大和小,是相互转换的,是动态的。刚才叶教授也谈到美国律师事务所的破产,其实不仅是美国律师事务所有破产的案例,中国也有。前段时间,我在网上也看到有一家律师事务所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但法院好像没有受理,这个官司也还没完。在广州珠江新城,前几年有一家律师事务所,0平方,两层楼,现在也不见了,也破产了。大和小是会互相转换的,我非常认可叶教授刚才的观点。去谈大和小,怎么去做强、做大,当然这个话题要去探讨。但是,律师行业在变革当中,有一些趋势是律师同行,尤其是青年律师,要去

1
查看完整版本: 面对大所攻城略地,小所出路在何方沙龙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