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是常见的营养缺乏疾病之一,大众知晓度高,却常常是达到了中度、重度,甚至是极重度才被重视。8月18日是中国贫血日,为提升市民对贫血的科普认知,提高贫血相关疾病的规范诊疗意识,医院血液科门诊免挂号费。医院血液科一起来了解一下贫血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贫血?
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数量低于正常范围即贫血,贫血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种临床综合征。
判断标准:
轻度贫血: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参考值但高于90g/L
中度贫血:血红蛋白浓度60g/L—90g/L
重度贫血:血红蛋白浓度30g/L—60g/L
符合以上标准的,基本可以判定为医学上的贫血症。
贫血的误区
贫血不等同于低血压,虽然他们症状相同,但病因却大有不同。贫血是指红细胞或者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而低血压是指血压值低于90/60mmHg。
贫血不同于“气血虚”,贫血是西医学的概念,是指人体外周血的红细胞不足,摄氧能力降低。而气血虚是中医的名词,气有推动、温煦、固摄、防御和气化的作用,血有濡养和滋润的作用。
贫血不是个小毛病,很多人会觉得贫血是小毛病,但是任其发展,可能会产生系列严重后果。
贫血常见的症状
头晕眼花、精神差、喘气心累、时常感冒、舌炎、口角炎
若有上述症状可以进行自我评估,同时观察眼睑、嘴巴、指甲三个部位是否红润有光泽,进一步确认是否患有贫血症。
贫血的危害
长期的贫血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围手术期死亡风险,还会影响智力发育、认知障碍、免疫功能等,甚至增加孕产妇发生抑郁的风险。
贫血的原因有哪些
失血(丢失):外伤、月经过多、消化道出血(胃溃疡、消化道肿瘤)、咯血(肺出血、痰中带血)、血尿(肾脏、膀胱)等。
造血不足:纯素食(缺铁)、吸收差(胃肠手术史)、骨髓异常等。
红细胞破裂:溶血、脾功能亢进、肝硬化等。
慢性病性贫血:慢性心脏病、肾脏病、肺病、糖尿病、结核、肿瘤等。
贫血如何治疗
治标+治本
治标(对症支持):输血、吸氧改善症状。
治本(病因治疗):找对病因、针对病因治疗、事半功倍。
切忌:病因不清、一顿乱补,效果不好、延误病情。(医院供稿)
(注:此文属于人民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