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结核疾病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刘磊我们为深圳拼过命
TUhjnbcbe - 2023/9/24 20:36:00

一场新冠疫情,医院(以下称“深圳三院”)一战成名。早在国内疫情最紧张的2月,世界卫生组织赴深圳调研,就高度肯定深圳三院的表现:“反应及时,医疗技术水平好,医疗设备好,院感防控好,没有医护人员感染。”

9月8日,从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医院*委书记、院长刘磊捧回两个沉甸甸的荣誉——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员,是深圳唯一一个拿到双荣誉的抗疫英雄。“这份荣誉属于深圳,属于所有医务工作者。”他说。

冲上一线才会让人信服

1月11日凌晨1点,一对老夫妻被送到深圳三院,两人曾于12月29日回武汉探亲,1月4日返深反复发烧,肺部有影像学改变。刘磊直觉认为,这可能是武汉不明原因肺炎的高度疑似感染者,遂安排隔离治疗。

1月14日,深圳三院通过自主合成引物和探针,为两名患者做了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战斗由此打响。不久后,深圳三院被确定为深圳医院,医院进入一级战备,全员取消休假,投入战斗。

BSL-3实验室(P3实验室)助理研究员杨扬原计划大年初三回重庆办婚礼,家里已经定好酒席,发了请柬,一切准备就绪,新郎“落跑”了——为了能让新型冠状病*检验结果更快出来,同事少一点风险,患者少一点等待,他决定取消婚礼,留守深圳。他对妻子说:“等疫情结束,我还你一个最美丽的婚礼。”

感染二科主任袁静正在休假,1月14日与女儿跟旅游团抵达日本,得知初筛结果后,立刻打电话请战,再也无心游玩。15日,她说服女儿,订好机票,找到领队,留下一份脱团保证书,一个人提前踏上归途,下了医院报到。

除夕夜,袁静忙到晚上10点多,食堂送来的饺子凉透了,刚吃一口,才想起父母从四川老家赶来深圳过年,她还没见上一面。拿起电话才问了一句,另一头的父亲就说:“你忙吧,忠孝不能两全,我们理解。”袁静的眼泪夺眶而出,和着饺子默默吞下。

对不起家人的还有分管后勤保障的副院长何清,他原计划带90岁的父亲旅游过年,也主动请战,取消了行程。没想到,9月初,老父亲突然消化道大出血,合并心肺衰竭和心梗,不幸离世。这场没有成行的旅程成为何清永远的遗憾。

放射科技师*茗勇和胃肠外科护士袁晓珊是夫妻,他们把两个孩子送到父母家,医院。妻子支援感染科,丈夫则坚守岗位为患者拍胸片,直到第4天袁晓珊送患者去做检查时才看到丈夫,两人都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远远看着,说不出话。到最后,她才强忍着泪水让丈夫给自己拍一张照片,摆出了一个爱的手势。

“为了挽救生命,我的同事们坚守在一线,牺牲了陪伴家人的美好时光,也承担着随时被感染的风险。”刘磊说,这场疫情大考让他百感交集,既自豪于深圳三院的杰出表现,对日夜坚守的员工也有诸多愧疚。

而在同事们看来,刘磊才是冲在最前面的那个。只要没有外出开会,他都在10点半准时出现在隔离病房,组织查房、会诊。“哪个病人什么情况,怎么治疗,出现过哪些问题,我都了然于胸。”刘磊说,正因为他深入临床一线,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更从容地集中力量协同作战。

有人劝他不要老到前线去,太危险。他转头反驳:“作为院长,我要是贪生怕死,怎么能让员工冲锋陷阵?只有我也冲在一线,在战场上拼过命,说话才会让人信服。”

作为广东临床救治主战场之一,深圳三院收治的患者数量、重症患者数量一度高居全省前列,压力重重。为了确保救治成效,刘磊经常忙到凌晨一两点,即便躺下了,脑海里也在高速运转,思考救治方案,经常焦虑得睡不着。第二天闹钟响起,他又纵身而起,精神百倍地迎接新挑战。

▲1月17日,钟南山到深圳三院调研指导

他不止带给医务人员信心,也带给深圳居民信心。1月28日,面对越来越严峻的疫情,深圳市民心有顾虑,刘磊第一次站到镜头前,一脸从容地说:“请市民放心,这个病是可防可治的!”许多市民认识刘磊,就因为这一句铿锵有力的承诺。

看到这一次露面的巨大影响后,他想到了去年10月医院才成立的宣传科,安排专人联系媒体,通过各大平台做科普,“打击社会上的谣言、伪科学,传播正能量、正确信息和正确临床研究结果。”

他还把自己的朋友圈也用了起来,通过这个小小的窗口,展示深圳抗击疫情工作的布局和医务人员的感人故事。2月1日,他发了一张深圳三院制作的抗击新冠疫情的海报,“有我在,别怕!这是抗击新型冠状病*肺炎第一线所有医护人员,对深圳万市民发出的最强声!”

最不放心的地方变成最放心

“我们每天组织重症专家会诊讨论,组织多学科会诊,实行一人一策,同时精细化治疗管理,管床医生时刻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方案。”刘磊说,深圳第一医院重症专家和骨干进驻,省卫生健康委组织顶级专家会诊、巡诊,医院重症专家驻诊,都带来了巨大帮助。

3月9日,深圳三院重症专家参与撰写的《深圳重症(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肺炎诊疗指引(共识版)》发表在《中华危重急救医学》上。

“医院至今收治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治愈出院例。我们及时总结,因地制宜制定了具有很强操作性的5个深圳版临床诊疗方案,分享给全国乃至世界上多个国家。”刘磊说。更让他骄傲的是,半年多紧张战斗,医护人员无一感染。

抗疫期间,刘磊反复强调“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医护人员”,几乎每天都叮嘱院感防护科科长*婷,要合理排兵布阵,把好每一道关口。

*婷原是B超室副主任,上任一年多。刘磊有些担心,没想到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能量在此刻爆发得淋漓尽致。从1月11医院,*婷就带着团队通宵达旦编制防护指南,随着疫情防控调整,更新了多个版本,共有77条流程制度,约10万字,“医院的就诊通道、流程设置,小到每扇门窗开闭,都有最严谨科学的操作规范。”

呼吸道传染病的救治中,气管插管、取样、气管切开和气管维护是离病*最近、最危险的4个操作,刘磊和*婷研究后提出4点要求:装备必须齐全、要培训有资格才能上岗、全程录像可追溯、院感专家全程监控,“别人吃饭刷手机,我们吃饭都是盯监控。”

3月,深圳三院在国际知名杂志InfectionControl&HospitalEpidemiology发表文章,医院率先建立的发热筛查体系,为国际疫情防控提供重要依据。刘磊是第一通讯作者,*婷是第一作者。“院感这一次做得很漂亮,最不放心的地方变成最放心。”刘磊说,只要把员工的生命安全放在心坎上,就没理由做不好。

让刘磊自豪的还有一件事:疫情科研成果。

1月21日,深圳市市长陈如桂在会上指示刘磊,要以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开拓一条创新抗疫道路。“全国对病*都不了解,一定不能墨守成规。”刘磊说,他决定走一条以临床为导向、科研为手段的抗疫新路。于是他在不断提高治愈率的同时,组织科研团队开展研究。

比如,抗击非典、禽流感时期,深圳三院曾有过使用康复患者恢复期血浆成功救治先例,这次也不例外。1月30日,1位危重症患者率先接受康复者血浆治疗,3天后,病人核酸检测结果首次转阴。3月8日,患者出院。治疗成果公布后,武汉还致电向刘磊取经。

为了尽快切断病*传播源,刘磊还组织对患者的眼泪、唾液、粪便、女性阴道分泌物等体液提取样本检测,最终在粪便中检测出核酸阳性,在全世界最早提出新型冠状病*存在粪口传播。不久,国家发布新的诊疗方案,肛拭子检测列入筛查要求。

针对部分痊愈患者出现核酸检测复阳的情况,刘磊高度警惕,第一时间组织研究,结果让一度紧张的民众放了心:复阳是病*尸体排出的恢复过程,不会传染,这也是世界上首次。没多久深圳复学,1名中学生核酸复阳,刘磊第一时间把研究结果向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做了汇报,得到后者高度认可:“你们的科研对制订疫情防控措施非常有价值。”

▲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视察深圳三院,布局应急院区建设

与此同时,刘磊还分别与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合作,进行新冠病*抗体研究、从冷冻电镜下描绘新冠病*真实形貌等。

“我们有华南地区首家P3实验室,有生物标本库,有顶级的病*学家、生物学家和医疗学家,这是深圳三院的优势。”刘磊说,为了加快成果产出,他还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医院数据库面向全体科研人员开放。截至目前,深圳三院已在SCIENCE、CELL、NATURE等国际顶尖的SCI杂志上发表新冠有关的论文56篇,影响因子超分,更好地指导了临床工作。

弯道超车走向世界

“无意之中,我们好像一直都在为对抗这次新冠疫情做准备。”刘磊说,深圳三院展现的出色防控和救治能力,是多年来的厚积薄发。疫情是一台高倍显微镜,医院实力一览无余。

年,时任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提出,投入50亿,在深圳建设一家医院。

接到出任深圳三院院长的通知后,医院*委书记、对医院建设踌躇满志的刘磊有些意外。作为一名老*员,他还是选择服从命令,把办公室从繁华的闹市搬到了远郊。

深圳三医院,年更名,年12月从罗湖区整体搬迁到龙岗区。医院文化多元,也有人浮于事的现象。“员工把活干好,医院最大的贡献。”这个平时喜欢看战争片、有*人情结的昂藏大汉,立刻着手改变不良风气,在医院班子会上画了两条红线:不许收红包,不许往领导家里跑,否则得不到重用。

大刀阔斧的人事改革随即开始,实行末位淘汰机制。“到今天,除了工会副主席和妇联主任,其他行*干部全都重新换血。”刘磊说,随着力度越来越大,一大批执行力高、战斗力强的年轻干部脱颖而出,成为这次抗疫的中流砥柱。上文提到的*婷就是代表之一。

深圳市卫生健康委主任罗乐宣也找到了他。“当时,医院有肝肾移植资质,罗主任希望三院能改变这种状况。”

他又把任务接了下来,回去才发现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按照国家卫健委规定,取得肝肾移植牌照的必医院,深圳三院还不是。幸好,时任深圳市委书记许勤给国家卫生健康委写了封担保信,承诺将在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和资金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

年,通过深圳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刘磊陆续引入国内器官移植领域知名专家团队。年4月10日,深圳三院正式获得肝肾脏移植资质。“我第一时间向罗乐宣主任汇报,电话里他兴奋的语气和勉励我记忆犹新。”刘磊说。这被他定义为深圳三院脱胎换骨的第一场大战,打得很漂亮。

第二场大医院,发生在年11月。还没来得及歇息,第三场大战又燃起炮火,刘磊带着团队奔走在申请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路上。

“当时广东有9家单位竞选,建院仅34年的深圳三院是最不被看好的一家。”刘磊回忆。出乎意料,深圳三院进入二轮答辩环节。兴奋之余,他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光是答辩PPT就修改了90多遍。医院资历浅、底子薄,他大谈特谈未来:“我们不怕为人后,如果在座专家愿意支持我们,我们也将给大家一个惊喜,再给大家贡献深圳经验和中国智慧。”

他又打赢了。年6月,深圳三院正式获批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这是深圳首个、广东省第三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也是全国唯一的结核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通过这次疫情,我有更深的体会。不医院,而是建医院。”刘磊指出,深圳三院始终坚定“强专科、大综合”的发展理念,实现弯道超车,走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前列,“我们将以更大的底气、更高的能力、更强的信心,迎接未来可知或不可知的疾病、病*的挑战,更好地守护深圳,守护人民健康!”

主笔|宋炳*记者

曾剑萍

编辑|方羊梁沐任君飞责编|张秀丽

来源

本文发表于《人之初》杂志,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1
查看完整版本: 刘磊我们为深圳拼过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