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结核疾病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古代一个出了几位大医的家族,你知道吗
TUhjnbcbe - 2023/11/6 20:48:00

古代名医:徐秋夫

中国南北朝时代,有一徐氏家族以高超的医术闻名于世,徐家七代共出了徐熙、徐秋夫、徐文伯、徐嗣伯、徐成伯、徐之才等十二位名医,均精通医术,尤其擅长针灸,南北朝时期的史书,记载了许多他们的医学传奇事迹。

《南史.徐文伯传》记载,徐家医学基业的创始人徐熙,原籍山东,后寄籍江苏,为南朝宋濮阳太守,他平素喜好*老之术,隐居在秦望山(今绍兴城南会稽山最高峰)。有一天,一位道士经过,口渴求饮,徐熙热情地招待他,道士临走时,留给他一个葫芦,并说:“您的子孙应该以道术救世,将得到二千石的官位(意思是能享尽荣华富贵)。”徐熙打开一看,乃《扁鹊镜经》一卷。便精心学习,修得高超医术,于是名震海内。

徐熙生了个儿子叫徐秋夫,更加精通医术,官至射阳令。有一天在夜里,他听见**的呻吟,声音非常凄凉悲伤。

徐秋夫问:“你需要帮忙吗?”

**回答:“我姓某,家住东阳,患腰痛至死。虽然死后为*,但仍疼痛至难以忍受,请您帮我治疗。”

徐秋夫问:“用什么方法治疗?”

**回答:“请您帮我做个草人,按着穴道的位置针灸。”

徐秋夫依照他的指示,为他灸了四处,又针了肩井三处,摆设祭祷而后掩埋。第二天,秋夫看见一个人来向他谢恩后,忽然不见了。

当时的人都非常佩服他能通神灵。

徐秋夫生了徐道度、徐叔向,他们都能精通这个行业。徐道度患有脚病,不能行走。宋文帝让他乘坐小轿入殿,为其他皇子治病,无不灵验。官位至兰陵太守。宋文帝说:“天下有五绝,都出在钱塘。”这里的五绝是:著名琴师杜道鞠、诗文翘楚范悦、书法名家褚欣远、围棋高手褚胤,以及擅长治病的徐道度。徐道度著有《疗脚弱杂方》,这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治疗脚气病的专著。

徐叔向以针灸、小儿科、本草学见长,著有《针灸要钞》一卷、《体疗杂病方》六卷、《解寒食散方》六卷、《疗少小百病杂方》三十七卷、《本草病源合药要钞》五卷,可惜均已佚失。

徐秋夫为**治病的事迹,不相信有*神的人一定难以相信。但实际上,中国古代许多医术高超者,都能通神灵,史书上多有记载,如孙思邈治愈龙王之疾等,这些并非唯心迷信。中国古代医学深奥奇妙之处,非现代人用现代所谓科学的眼光所能洞见的。

古代名医:徐文伯

徐道度生子文伯,徐叔向生子嗣伯、成伯。徐家医术到了文伯、嗣伯、成伯这一代,医名更为显赫,成就颇多,是徐氏家族医名的巅峰时期。

徐文伯,字德秀,撰有《徐文伯药方》三卷,及《徐文伯疗妇人瘕》一卷,均佚。据《南史徐文伯传》记载,徐文伯继承了家传医术,医术高明,而且非常有学问。他性格卓异,洒脱不拘,不屈从于公卿高官,不以医疗为自己的职业。

张融对徐文伯、徐嗣伯说:“从前王微、嵇叔夜都有学问而不能操作,殷仲堪之徒不必谈论。得其微妙者是由于神明洞澈,然后才可以达到,所以不是我们这些人能做到的。而且褚澄侍中身份富贵,也能救治人们的疾病,你们现在这样就更不能发达了。”

徐文伯回答说:“只有发达者知道此事可以推崇,不发达者大多把它当成是个很大的累赘,既然鄙视它,怎能不以此为耻呢?”

徐文伯治病的疗效和徐嗣伯相近。宋孝武路太后生了病,众医官都看不透。徐文伯诊断说:“这不过就是小肠结石。”于是给她煮了水剂消石汤,病情马上就痊愈。任命他担任鄱阳王常侍,赠给千金,十天后恩意更加隆重。

宋明帝的宫人患腰痛牵心,每当发作时,便痛得几乎要断气,众医官认为是肉症。徐文伯说:“这是发症。”便用油来灌她,随即吐出了一种像头发的东西。稍为拉长来看,长三尺,头已经成蛇形,能摆动,挂在门上,水滴尽后,只是一绺头发而已,病即除去。

宋后废帝出去游乐,在苑门遇到一个怀孕的妇人,废帝也善于诊病,便说:“腹中是女胎。”问徐文伯,徐文伯说:“腹中有两胎,一男一女。男在左边,青黑色,形体小于女。”废帝性急,便想让人将她剖开来看。徐文伯悲悯地说:“若使用刀斧,恐怕会有变异,请让我给她扎针,胎儿立刻就能落下。”于是用针刺手法,泻足太阴,补手阳明,胎儿便应针而落。两个婴儿相继生出,果然和他说的一样。

徐文伯的儿子徐雄也传承了他的家业,尤其善于诊察。位居奉朝请(即给予闲散大官的优惠待遇)。能清谈,多为贵官所交好。侍奉母亲十分孝敬,母亲去世,哀伤得自己差点死去。不久兄长亡故,他扶着灵杖哭丧,抚着胸口一声恸哭,悲哀而死。

古代遇到孕妇难产时,常危及生命。古人治疗难产,除了开立方药外,针灸治疗亦相当有效。徐文伯所使用的针刺手法:泻足太阴、补手阳明,即是一种治疗难产的方法,效如桴鼓,立竿见影。

古代名医:徐嗣伯

徐嗣伯,字叔绍,为徐叔向之子。精通医道,擅长辨证。撰有《徐嗣伯落年方》三卷、《药方》五卷、《杂病论》一卷,但均已佚失。

据《南史.张邵传》记载,徐嗣伯有孝行,善于清言,官位正员郎,诸府佐,常为临川王映所看重。当时直合将*房伯玉服用五石散十多剂,对身体没有帮助,反而更怕冷,夏天常穿着厚衣服。徐嗣伯为他诊疗,说:“你这是热气潜伏在体内,应该用冷水来使它透发,要等到冬天才能治疗。”到十一月时,冰雪大盛,命令二人夹捉住伯玉,解开他的衣服,坐在石头上,拿冷水从头往下淋,共淋了二十斛。伯玉牙关紧闭,昏厥过去,他的家人啼哭请求停止。徐嗣伯派人手持棍棒围起来,若还有人想阻止者,便要鞭打之。于是又继续淋水一百斛,伯玉的身体便开始能动弹,背部还出现蒸蒸的热气,没多久便坐起来,说:“我身体热的无法忍受,想要喝冷饮。”徐嗣伯拿水给他喝,一次喝掉一升,病情便完全治愈。从此之后,房伯玉身体常会发热,连冬天都只穿单衣,身体更加肥壮。

徐嗣伯有一次春月时到南篱门游玩,听到一间用粗竹席铺盖的房屋中有呻吟声。徐嗣伯说:“这个人病情甚为严重,再二天没治疗,必死。”于是前往探视,见一老姥说她身体疼痛,身上到处有黑色暗块。徐嗣伯回去煮了一斗多的汤药,让她服用。服后疼痛更加严重,痛到在床上滚跳。过没多久,身上黑块的地方都长出像钉子一样的东西,长约一寸。用药膏涂抹疮口,过了三天,病情痊愈。徐嗣伯说:“这是钉疽病”。

五石散,是用石钟乳、紫石英、白石英、石硫磺、赤石脂等五味含矿石药合成的一种中药散剂,这些药物药性偏热,服用后身体燥热,需要吃冷食、洗冷浴、饮温酒及步行来发散药性,故又名“寒食散”。魏晋时期服用五石散蔚为风尚,其风气亦延续至唐代,在古代有许多人把它当成房中药来服用,但错误随意服用药物的结果,许多人出现*性反应,甚至危及生命。“是药三分*”,药物皆有温热凉寒的偏性,必须适合个人的体质及病情才可服用,更何况是像五石散这种刚猛燥热的药物呢?喜欢不经由医师诊断而随意服用药物的人,应引以为戒!

《后汉书》亦记载一华佗医案与徐嗣伯相似。《后汉书》云:“有妇人病经年,世谓寒热注病。十一月,华佗令坐石槽中,平旦用冷水灌,云当至百。始灌七十,冷颤欲死,灌者惧欲止,佗不许。灌至八十,热气乃蒸出,嚣嚣然高二、三尺。满百灌,乃使燃火温床,厚覆而卧,良久冷汗出,以粉扑之而愈。”

以上两个医案,李时珍认为二人所病,皆伏火之症。《素问》所谓:“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治法火郁则发之。而二子乃于冬月平旦浇以冷水者,冬至后阳气在内也,平旦亦阳气方盛时也,折之以寒,使热气郁遏至极,激发而汗解,乃物不极不反,是亦发之之意。《素问》所谓“逆者正治,从者反治,逆而从之,从而逆之”,疏通道路,令气调和者也。春月则阳气已泄,夏秋则阴气在内,故必于十一月至后,乃可行之。二子之医,可谓神矣。(《本草纲目.水部第五卷.新汲水》)

华佗及徐嗣伯高明之处在利用“天人合一”之理来治病。即利用人体自身阴阳能量随着节气变化的特点:“春天阳气外泄,夏秋阴气在内,冬天阳气在内”,于冬至平旦大地能量由阴转阳,人体能量阳气始发之时,浇以冷水,使体内的阳热之气郁极而发散,顺势解之,正所谓“物极必反”也。

徐嗣伯的“奇怪”医术

徐嗣伯,字叔绍,南宋叔向之子。徐嗣伯有孝行,善谈玄理,官居正员郎诸府佐,是历史著名中医。

将*房伯玉服了五石散十多剂后,反而非常怕冷,夏天都裹着衣服一件又一件。徐嗣伯诊视后说:“这是有伏热,必须用水发动,不到冬天不能治。”到了十一月冰天雪地的时候,徐嗣伯叫两个人捉住房伯玉,去掉他的衣服,将他按坐在石头上,用冷水将他从头浇到脚。一连浇了两三斗水后,房伯玉冻的说不出话,好象断气一样,他家属哭哭啼啼,请求别浇了,要出人命了,徐嗣伯叫人拿棍子,谁敢过来劝阻就痛打。又连浇了一百斗水后,房伯玉才觉得能动弹了,可以看见他背上热气腾腾蒸起。随即房伯玉起身,说:“热的受不了,我想喝冷水。”徐嗣伯给他喝,房伯玉一口气就连喝一升水。房伯玉病愈后再也不怕冷了,冬天还穿着单衣,身体更加肥壮。

古代曾盛行服石习俗,因为据记载服石后药力发动起来药效非常强烈,是任何其它补药都达不到的,能让病人早上还重病卧床,晚上就身轻体健。但服石后要“违人理、反常性”,不断运动,不断洗冷水,不断吃冷东西,促進药力发动、新陈代谢,否则无益有害,所以孙思邈只建议久病在床、无医可治、治病意志坚定的患者服用。孙思邈有句话叫“宁食野葛,不服五石”。其实翻开《千金方》原著就知道:孙思邈是说“五石更生散”方子不好,太危险,提倡人们服用其它方子。孙思邈明明白白说:“人不服石,庶事不佳”、“石在身中,万事休泰,唯不可服五石也。”

有一老妇身体疼痛,无数黑点遍布身体。徐嗣伯说:“这是疔疽,不医治两天后必死。”给老妇服用“十余汤”。老妇服后痛势更剧,寻死觅活,在床上打滚。不一会儿黑点处长出疔头出来,有一寸多长。徐嗣伯用药膏涂在疔头上,三天老妇的病就好了。

古代中医治病有“药不暝眩,厥疾不瘳”的说法,病人服药后可能暂时痛苦,但确实能够药到病除。后来中医提倡王道,对有*、峻烈药物的使用越来越谨慎,见效就慢了。中医治病既有疗效,又不危险,本来是件好事。但希望人们不要以为古代中医就都是“慢郎中”,不要以为舒舒服服才是治本之道。

一位老妇得了冷滞病,久年不愈。徐嗣伯说:“这是尸注(尸注病根据古人描述似指身体上疼痛、出血、精神上恍惚、有不祥感等症状,可见于结核病等多种疾病)。用死人枕煮服就会好。”徐嗣伯于是到古墓中找来死人枕,枕已经一边腐缺了。老妇服了死人枕煎汤就好了。张景声年纪十五岁,得了腹部胀满、脸色发*的病,吃了很多药都无法治愈。徐嗣伯说:“这是石唾(唾似指蛔虫一类寄生虫)。很难治,要取死人枕煎服。”张景声服用后拉下五六升大蛔虫,蛔虫头部象石头一样坚硬,病立刻好了。沈僧翼眼睛痛,老是看见*物。徐嗣伯说:“这是因为邪气入肝。可以取死人枕煎服,服用后把死人枕埋回原来的地方。”沈僧翼照做后果然痊愈。王晏问徐嗣伯:“三位病人的病症不同,可喝了死人枕煎汤,病都好了。这是为什么呢?”徐嗣伯回答:“尸注是因为*气,*气伏而未起,所以令人沉滞。死人枕能促使*气飞越,使它不能再附体,所以能治愈尸注。石唾是蛔虫日久成精耐药,搏结成硬块,世间药无法打下,须用*物祛除,然后才能散去。邪气入肝,使病人眼痛而见*物,须用邪物钩摄邪气。邪气因死人枕散去后,将死人枕再埋回坟地,(就将邪气送走了)。”

古代中医承认许多疾病的深层病因是邪灵附体,这样超常的病很难用常规医药治好,徐嗣伯却能独辟蹊径。但用死人枕治病并不可取,请神容易送神难,以邪攻邪,实乃前拒狼后進虎的无奈之举。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代一个出了几位大医的家族,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