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9月3日讯“我爸妈晚年最大的心愿,就是找到那个当年给我送两个月病号饭救活我的路阿姨。找了23年,昨天终于在哈尔滨见到日思夜想的路阿姨一家。”2日,老家是五大连池、现住吉林德惠的高亚娟兴奋地告诉记者。
原来,23年前,高亚娟在黑龙医院住院。由于家庭非常困难,为医院只能吃别人的剩饭。医院门前偷偷落泪时,扶起了因路滑摔跤的路女士。他们素昧平生,路女士却给高亚娟送了2个月病号饭。但后来路女士搬了家,从此失联。
医院上演“爱心接力”
高亚娟告诉记者,23年前,她家在五大连池引龙河农场住,她还有一个弟弟,一家四口生活很艰难。就在21岁那一年,她摔了一跤,后来一查,得了腰椎结核,从此一病不起。在当地治了一段时间后,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但也没康复,医院看看吧,兴许能治好。当时家里没有钱,东拼西凑凑了2万元钱,听说黑龙医院能治这个病,家人就把她抬到了哈尔滨。
“那时候,医院照顾我,我妈平时非常坚强,即使再难也从来不在我面前流泪。后来才知道,她有医院门口抹眼泪。”高亚娟说,“有一天,下着小雨,一个和妈妈年纪相仿的妇女在门口路过。那个阿姨戴着眼镜,雨水落到了眼镜上影响视线,有一个水坑没注意,差点摔跤,我妈就赶紧去扶了一把。”当时路阿姨非常感动,俩人就唠了起来,路阿姨到病房看了看,得知高亚娟的家庭状况后,从第二天起,就每天都给高亚娟送饭,“偶尔还给我做顿肉吃,一直到出院从未间断过。”
“当时我家的状况真是舍不得吃饭,有点钱都给我看病了,我妈几乎喝粥,我爸捡着别人的剩饭吃,其他患者家属知道我家的情况后,带的饭吃不了就给我爸吃。”高亚娟说,在医院住了大约两个月,病好多了,回家继续养。出院那天,路阿姨给她做了排骨炖豆角,一直陪着她,送到了哈尔滨火车站。“我住院的时候很瘦,出院的时候白胖白胖的。”高亚娟笑着说,当时她的主治大夫都说,这得感谢路阿姨的病号饭,身体才能恢复那么快。
送饭恩人搬家后失联
事后,高亚娟一家才知道,路阿姨夫妻俩是三大动力的职工,丈夫因为身体原因休假在家,而她因为超生,不仅影响了工资还差点丢掉工作,家里还供养着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家境也非常一般。“能坚持给我送饭,是一般人做不到的。”出院后,高亚娟还和路阿姨通电话、写信,尤其是过年过节,她妈妈和路阿姨都要互相问候。
“可过了一两年,电话打不通了,写的信也被退了回来。只要有人去哈尔滨,我们都让顺道去路阿姨家打听,可是也没有结果。后来我爸妈一天天老了,我妈已经67岁了,他们经常念叨那个当年给我送病号饭的路阿姨。没有那两个月的病号饭,我不会那么快出院,也可能就活不成了。”高亚娟说,她长大后结婚嫁到了吉林德惠,还特意到路阿姨家寻找,但是路阿姨住的那栋*楼早就扒了,变成了一栋一栋的高楼。后来,去派出所查找也未果。从此,和路阿姨彻底失去了联系。
找到路阿姨,是高亚娟爸妈晚年最大的一个心愿了。高亚娟求助了媒体,终于和路阿姨再次联系上了。采访时,高亚娟也想通过生活报,再次感谢路阿姨的无私帮助。
23年后再聚首满满都是感动
1日,高亚娟从德惠坐火车赶到哈尔滨,在五大连池住的爸妈也赶来。高亚娟的父亲出发前,特地去田里掰了一编织袋粘玉米,扛到了哈尔滨,送给路阿姨。几个人见面后,紧紧抱到了一起,哭成一团,诉说着这么多年的想念。即使在吃饭期间,几位老人也一度哽咽。
路阿姨告诉记者,当年由于劳累过度她得了腱鞘炎,医院去看病,恰巧就和高亚娟的妈妈认识了。到病房一看,发现她家太困难了,衣服是补丁摞补丁,饭也吃不上,“那孩子饿得皮包骨头,小脸煞白,都没有血色,看着非常可怜。”路阿姨说,她家没有余钱,但是可以给孩子做点像样的饭菜。从此,就给她送起了饭,风雨不误。当时条件有限,孩子上学带什么饭,就给高亚娟带什么饭,偶尔给做点肉菜。自己的孩子们知道了还埋怨,“好吃的不给我们吃,你给一个不认识的人送去干吗?”高阿姨就耐心地跟孩子们说,“那是个病号,需要营养,你们以后再吃。”她自己舍不得吃,也把好吃的给高亚娟带去,让她早点康复。
“每天早上,把孩子打发走,再给‘小可怜’装好饭盒,送完饭再去上班,只有一次是因为附近戒严迟到了。”路阿姨说,看着孩子一天天好起来,她也可高兴了。知道高亚娟有弟弟,路阿姨还把家里孩子穿小的衣服给他们寄过去。“有一年我家这动迁了,*楼拆了,我家就搬走了,从此失去了联系。”路阿姨说,“这次见面才知道,他们去辖区派出所查询,用‘路红’的名字查的,其实我身份证是‘宏’,所以没查到。”
爱心不仅可以传递还可以“遗传”
“这些年,我可惦记高亚娟一家了。”路阿姨边说边哭,一是惦记高亚娟的病好没好利索,能不能找着对象,二是高亚娟的弟弟,不知道考到了哪个学校,“这次能见面,我也非常高兴,我把在哈尔滨五院工作的二女儿也叫来,请高亚娟一家吃了顿饭。互相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