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结核疾病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揭秘418潜艇沉没真相,唯一生还的中国海
TUhjnbcbe - 2024/7/3 17:03:00

引言

今年的4月23日,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民海军成军73周年纪念日。

在这个重要的日子里,海军第一部航母宣传片《深蓝!深蓝!》上映——不仅详细介绍了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的发展历程,还透露出一个重磅消息: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将会在今年年内正式下水!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虽然我们绝大多数人只是普通人,但盛世应该由你我共同守护!在普通的岗位上辛勤工作,多奉献、不添乱,就做到了爱国。

回顾我国海军73年的成长历程,笔者不由得为之自豪,同时也不禁感慨:笑问兰花何处生,兰花生处路难行,真是太不容易了!

年5月2日,号潜艇在训练时因机械故障失事,艇上70名官兵不幸全部遇难。

63年前的年12月1日,潜艇失事,38名官兵壮烈牺牲,唯一的生还者名叫王发全。对于这起惊天事故,他一生未曾释怀,时常劝导后辈要珍惜眼前这来之不易的一切。

往事悠悠,痛定思痛,在富国强兵的复兴之路上,先辈们迎难而上,披荆斩棘,不怕牺牲,让我们由衷敬佩。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我们只有找出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勠力同心克服困难,不断地吸取经验、谨记以往的教训,做到“察其本,绝其源”,将隐患消弭于事发之前,从而杜绝同样的悲剧再次发生,一步一个台阶走稳复兴之路。

本文将回顾潜艇事故真相,与大家共勉。

01源自达·芬奇的“邪恶”构想

早在15世纪,就有人突发奇想,构思过一种“可以水下航行的船”,但在当时的人们看来,这种潜行于水下的船只不是“正经人”会使用的、是“邪恶的”,因而没有被采用。

这位想象力丰富的构思者就是“文艺复兴美术三杰”之一——列奥纳多·达·芬奇。

说实话,这样的构想出自千年难得一遇奇才——达·芬奇,笔者一点都不惊讶。

事实上,他的成就绝不仅仅是在绘画领域,这位的知识实在太过渊博,是人类历史上少见的全才!

从达·芬奇提出构想之后,直至一战前夕,潜艇仍被当成“非绅士风度”的武器。

它们被称为“黑鱼”,连带着艇员也受到歧视——一旦被俘,就会被以海盗论罪。

一战过后,各国军方高层人士开始重视潜艇的战略作用,有实力的国家开始大力研发这种特殊武器。

时至今日,潜艇已经发展出多个种类,大到可载几百人的台风级核潜艇,小到民用的只供一两人作业的潜水探测器。

由于潜艇制造需要依赖高度发达的工业技术,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能够自行设计和生产。

人和动植物的成长都是从幼小稚嫩到成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往往会经历很多挫折与阻力。

事实上,从全球范围来看,潜艇事故并不鲜见,各国的海军都曾经历过潜艇事故惨剧。

据不完全统计,仅在年到年之间,就曾发生事故起,最终导致沉没的达起。

二战结束后至年之间,各国发生潜艇非战斗沉没事故共约91起。

由于潜艇多在水下执行任务,一旦发生事故就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因此,历年来的这些事故引起的伤亡是一个惊心的数据!

据统计,导致潜艇沉没的常见原因多为碰撞和进水,号潜艇失事原为前者。

02两个致命错误

年夏天,我国海军组建了潜艇部队。为了让这支部队快速成长,部队高层从各地遴选出军中精英加入到潜艇部队。

这批军中良才接受了苏联教员的集训,很快就掌握了潜艇操作初级技术。然而,对于攻潜、反舰等战法与技法,大家尚不能很好地掌握。

这个目标需要相当次数的实战训练才能达成。

怎么办呢?

自然就是加强训练,在训练中寻找自身的问题,从而得到提升。

年12月1日中午时分,东海舰队护卫舰在舟山海域的攻潜演习已近尾声。

这次演习便是中国潜艇自己摸索前行的开端。

古语云:有备方能无患,而号潜艇年久失修,部分机械设备早已老化严重。就在11月30日的鱼雷攻击演练中,号一发未中!更让人惊讶的是,在此过程中,一枚价值15万元的教练鱼雷竟无故丢失了!

海上的天气就像孩儿脸,总是变幻莫测,刚刚还晴空万里风平浪静,片刻后就风起云涌,波浪滔天。

此时,就在护卫舰附近海域下方,号潜艇正在海下全速前进。它正在按“之”字形路线前行,以躲避水面舰艇的搜索。

谁也意想不到的是,一场异常惨烈的事故正在酝酿中!!

这次演习的预定结束时间为下午1时40分。与号“捉对”训练的是“衡阳”号护卫舰。到了预定的结束时间,“衡阳”号按照计划到达了预定海域。

按照计划,由“衡阳”号向正在水下的号发信号,后者收到信号之后上浮,之后再结束演习任务。

由于这个时期的潜艇通讯设备相对落后,双方约定采用颇为原始的“声波信号”——往水里投手榴弹。“砰!砰!砰!”连续三声巨响过后,号顺利收到了上浮信号,艇长随即下达了“准备上浮”命令。

等待已久的艇员们早已准备好,只等这一声命令了。

此时,刚刚的狂风已经散去,海面逐渐恢复了平静。

很快,号开始缓缓上浮。

大家的心情颇为激动——马上就可以呼吸到海面上的新鲜空气了!

让号全体官兵没有想到的是,潜艇上浮出水面的那一刹那,刚好撞上了“衡阳”号尖削的舰艏!

巨大的撞击声震耳欲聋,“衡阳”号的舰身明显晃动了一下。

常年生活在海上的士兵们对于舰身晃动习以为常。事发之前,他们在甲板上整理设备,有的在擦拭大炮,有的在清理甲板卫生……

一切就发生在几秒钟之内!这一声巨响让他们误以为是潜艇的鱼雷击中了“衡阳”号。“坏了!”这是甲板上所有人的第一反应!

他们还没来得及呼喊,只见“衡阳”号那尖削的舰艏就像一把巨大的利刃,将刚浮出水面的潜艇舰桥切成了两大截,被狂浪卷起的海水疯狂地涌进艇舱……这一幕惨剧注定让“衡阳”号的士兵们毕生难忘!

相比起“衡阳”号的巨大舰身,号就是一个“小”字辈。不幸的是,上浮出水的瞬间正好撞上了扁平锋利的舰艏。

看到这里,大家不禁要问,为什么潜艇在上浮前没有发现“衡阳”号正处于上方水面?

是的,号确实没有发现。

按照规定,“衡阳”号在抵达指定位置后,要做原地机动,以便处于水下的潜艇发现。

然而,“衡阳”号没有按规定操作,选择静止悬停在刚刚平静下来的海面上!

事故发生后,现场一片狼藉,包括艇长张明龙、副艇长王明新、航海长金作印在内的38名官兵就这样牺牲了!

大家肯定还有疑问,潜艇此时既然已经浮出水面,虽然舰桥断裂了,但大家还是有机会自救的呀,何至于仅仅生还1人!

按常理,号官兵们应该可以自救,但却因为艇员的一个疏忽,让大家丧失了自救的机会!!

据后来调查显示,在做上浮准备时,号没有按照规定关闭所有水密门!事实上,艇内的第二个和第四个水密舱门都没有关严。

就是这个致命错误,导致了潜艇在短短3分钟内沉向海底。

这短短的三分钟,让“衡阳”号的士兵们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看着战友们与潜艇一起坠落海底。

03一罐饼干救了他的命

上浮前,轮机长王发全启动了潜艇的排水系统。他完全没有想到,从按下那个按钮开始,就与战友们生死两隔。

那个按钮被按下后,相当于15个大气压的高压气被注入水柜,潜艇开始排水,自身重量得到迅速减轻。

潜艇急速下沉过程中,王发全正在五舱内,还不清楚外面发现了什么。突然听到隔壁四舱的人在使劲敲击水密门,有战友大喊:“五舱快排水,五舱快排水!”

当王发全反应过来发生了险情时,一切都已经晚了。他知道,号的四舱没有排水功能,只有他所在的五舱可以排水。

王发全不敢耽误,一边大声喊新兵陆正德的名字,一边朝着排水阀扑去。

号年代久远,很多设备老化严重,这个排水阀只在紧急情况下会用到。王发全连续试了几次都没能拧动它。他低头一看,只见上面的垫圈和胶皮都已经老化了。

“陆正德,快去拿螺丝刀!!”

新兵陆正德哪里见过这种紧急情况,一时间慌了神。好不容易找到工具箱,拿出螺丝刀。

两人合力,终于打开了排水阀,但已经耽误了宝贵的几分钟,为时已晚!

很快,五舱开始大量进水,而进水更早的四舱内,此刻只有一丝微弱的呼救声传来……

王发全眼看事情已无法挽回,流着眼泪开始设法自救。

他是轮机长,也是老兵,临战经验比较丰富,只听他对其余4名年轻战士大喊:“快撤,全部到六舱去!”

凭借着以往的经验,他让战友们带着氧气罐和再生救护板立即转移到六舱。

六舱内本就有5名战士被困,此时10个人挤在一起,只能等待“衡阳”号的救援。

有战士说:“首舱内还有5人!”

“我们过不去的,只能等在这里了!大家不要慌,一定要稳住!”王发全做了几次深呼吸,强迫自己平静下来,低沉着嗓子回应那位年轻战友。

“众人在密闭的船舱内无助等待,那感觉简直分秒如年。”王发全后来回忆。

事实上,这个时候只有首舱内的5人和六舱内的10人还活着,其他人已经没有了呼吸。这15人中没有军官,资历最老的就是轮机军士长王发全和电工军士长王传经二人。

他们在水下坚持了15个小时,但没能等到救援人员的到来。

船舱内的氧气所剩无几了,王发全、王传经二人早就组织大家对逃生方案进行了讨论——最后关头,大家只有开舱逃生一条路可走。

此时,舱内的深度表显示为水下8米。

潜水常识告诉我们,人类如果从海底快速升上海面,会因为身体所受压力的突变,造成器官的损坏,死亡率很高。

作为海军战士,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

王发全二人算了算时间,推测出此时已经接近天亮,海面上的光线正在逐渐变强,视野会越来越好,利于求生。

而8米的深度,年轻的战士们直接漂上水面问题应该不大——大家商量后一致同意:通过鱼雷发射管逃生。

参与这次逃生的就是五舱内的10名战士。

……

就是这个不起眼的深度表,给坚持了15个小时的战士们带来了灭顶之灾。

此时的船舱内,并没有专业的救生器材。为了降低上浮的速度,王发全带着大家寻找代替品。

五号舱内一片漆黑,大家只好尽力寻找。有人摸到了扳手,有人摸到了弹夹,浮躁一点的几个新兵干脆空着手。

王发全受过专业训练,深知控制上浮速度的重要性,他告诉大家千万不要口气浮上去,而是要先抓住潜艇的外延,控制速度,慢慢上去。

……

王发全坚持在最后离开,战友们推拒不过,只好同意。

终于到了离舱的时刻,10名战士互道珍重,而阴霾始终在他们的心头挥散不去——大家都知道这样直接上浮出去非常危险,也不知道今生是否还能再相见。

王发全含着热泪,一次又一次地打开鱼雷发射管,让大家依次爬出去。

直到9名战友离开后,他才用扳手在船舱内拧下几个大螺母绑到身上,带上了钳子、防鲨刀等工具。

就在刚才,他还碰巧摸到了一个工具袋,里面居然有一罐饼干和几个罐头,这让他心神一振——真是幸运,这么多人没摸到,我居然还找到了吃的。

他再次深呼吸,钻入了鱼雷管内。外面也是一片漆黑,没有一丝光亮。

“我一直抱着那罐饼干。一入水就发现不对,全身就像被一只大手攥紧了,耳膜生疼,这水绝不止8米深!大家全都危险了!!”王发全回忆道。

那巨大的水压很快就让他喘不过气来。他竭力控制着上浮的速度,慢慢丢弃手里的扳手等物。

这时候,他已经顾不上首舱内的那5名战友了。很难确定,他们是否成功逃脱出来。

“因为想着饼干是吃的,万一没有救援,上去后还可以挺一段时间。”王发全当时是这样想的。

他竭力控制着节奏,缓缓呼出肺里的膨胀空气,以免肺部被压伤。

“呼出来快了,空气不够,人会被憋死。慢了的话,肺部会受损。”

他越浮越快,到了最后一段,就像一只皮球一样,被挤压出了海面!

这位坚强的战士此刻就像一片浮萍,被海浪推来荡去。

他早已精疲力竭,只感到眼前一黑差点就晕睡了过去。

他恍惚看到不远处有船舰和灯光,还听到有人喊话的声音……

“昆明”舰发现王发全后,朝他抛下了舢板。但那天早晨的风很大,王发全划断了4支桨仍未能靠过去。施救者又设法抛来了救生圈,可已经力竭的王发全没能抓住。

经过几番努力,他凭借强大的意志力奋力抓住了船上抛来的一根缆绳。为了自救,他将缆绳缠在手腕上,死都不松手。

他终于得救了!

王发全的手臂被绳子勒得皮开肉绽、深可见骨。到了甲板上,他咳嗽了几声,吐出两颗断了的门牙。

事后发现,整艘号只有王发全一人生还。他应该庆幸那一罐饼干,是它的重量减缓了上浮的速度!其余9名一起逃生的战友都因重伤当场牺牲了。

搜救部队最终只打捞出4位战士的遗体。

结语

由于事故第二天的天气非常恶劣,搜救部队直到68小时之后才在40米海底找到了号潜艇。

王发全经过紧急抢救和精心护理,最终保住了性命。

两个半月之后,潜艇的残骸终于被打捞出水。

调查结束后,残骸被当作警示教材,放置在青岛海军潜艇学院的操场上。当年牺牲的38名官兵的遗骨被安葬在舟山群岛的烈士陵园里。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岁月从未静好,只是有人负重前行!回顾我军73载成长历程,这样的牺牲何其多也!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但有所需,修我戈矛。

参考文献

北晚在线(北京晚报

1
查看完整版本: 揭秘418潜艇沉没真相,唯一生还的中国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