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结核疾病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积证的中医辨证论治
TUhjnbcbe - 2024/8/19 16:31:00

积证是以腹内结块,或胀或痛,结块固定不移,痛有定处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病证。积证在历代医籍中亦称为“癥积”“痃癖”“癖块”“伏梁”“肥气”等。西医学中多种原因引起的腹腔肿瘤、肝脾肿大、增生型肠结核等,多属“积”之范畴,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本病的病机主要是气机阻滞,瘀血内结。病理因素主要有寒邪、湿浊、痰浊、食滞、虫积等,但主要是气滞血瘀,以血瘀为主。本病病位主要在于肝脾胃肠。因肝主疏泄,司藏血;脾主运化,司统血。如因情志、饮食、外邪、久病等原因,引起肝气不畅,脾运失职,肝脾不调,胃肠失和,气血涩滞,壅塞不通,形成腹内结块,导致积证。

积证日久,瘀阻伤正,脾失健运,生化乏源,可致气血亏虚,甚或阴阳并损;正气愈亏,气虚血涩,则积块愈加不易消散,甚则逐渐增大,病势进一步发展,还可以出现一些严重变证。如积久肝脾两伤,肝不藏血,脾不统血,或瘀热灼伤血络,血不循经,可导致出血;肝脾失调,气血瘀滞,日久及肾,肝、脾、肾三脏受损,气、血、水停积腹内,则可转为鼓胀;若肝胆疏泄失常,胆汁外溢,转为黄疸;气血瘀阻,水湿泛滥,亦可出现腹满肢肿等症。

(二)治法方药

积证病在血分,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基本治则,常选用水蛭、虻虫、?虫、山甲、牡蛎、鳖甲、昆布、海藻等软坚、破瘀、消结之品。然其辨治虽重在活血,但仍应依据其病机演变,适度调整攻补策略。谨记治实当顾其虚,补虚勿忘其实之法则,攻伐药物不宜过用,以防伤及气血。

积之初期,正气不虚,治疗以攻邪为主,予以行气活血、软坚消积之法,但攻伐不可太过,适可而止,待积消散后,选用六君子汤之类以善其后;积之中期,气血凝结,正气渐伤,治宜攻补兼施,可选用膈下逐瘀汤或鳖甲煎丸,同用六君子汤间服;积之末期,邪盛正衰,治宜扶正为主,酌加理气、化瘀、消积之品,若见饮食量少等脾胃亏虚之象,首当调理脾胃,选用适当药物开胃进食,使中气振,有助于消积。

治疗上始终要注意顾护正气,攻伐药物不可过用。正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所云:“大积大聚,其可犯之,衰其大半而止。”积证系日积月累而成,其消亦缓,切不可急功近利。如过用、久用攻伐之品,易于损正伤脾;过用破血、逐瘀之品,易于损络出血;过用香燥理气之品,则易耗气伤阴积热,加重病情。《医宗必读·积聚》提出“屡攻屡补,以平为期”的原则深受医家重视。

剩余33%未读最低0.27元/天订阅作者,解锁全文
1
查看完整版本: 积证的中医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