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致腹痛、腹泻,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因其症状易与其他肠道疾病混淆,准确诊断是精准治疗关键。肠镜检查为诊断“利器”,能直观呈现肠道内部,助医生辨别病变,提供确诊依据。为何肠镜检查如此重要?还有哪些辅助诊断方法?
肠镜检查可让医生直接观察患者直肠、结肠内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肠道黏膜有特征性改变,医生通过肠镜能清晰看到黏膜是否存在连续性、弥漫性充血、水肿,以及有无溃疡形成。溃疡的大小、形状、分布位置等,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疾病分期很重要。肠镜检查的直观性是其他检查难以比拟的。并且,肠镜检查过程中,医生能使用特殊器械从肠道黏膜取下小块组织,送病理科在显微镜下观察,判断病变组织性质,看是否有炎症细胞浸润、隐窝脓肿等溃疡性结肠炎典型病理特征,这对确诊及与克罗恩病、肠结核等肠道疾病鉴别诊断起决定性作用。对于已确诊患者,治疗时定期做肠镜检查,医生能直观了解肠道黏膜修复情况,判断治疗效果,若黏膜炎症减轻、溃疡面缩小或愈合,说明治疗方案正确,反之则需调整策略,动态监测利于患者长期治疗与康复。
除肠镜检查外,还有其他辅助诊断方法。粪便检查通过检测粪便中的白细胞、红细胞、潜血及病原体等,可初步判断肠道是否有炎症和感染,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粪便中常能检测到红细胞和白细胞增多、潜血试验呈阳性,但此方法无法确定病变具体部位和性质,仅作初步筛查。血液检查可检测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了解体内炎症活跃程度,溃疡性结肠炎发作期,CRP和ESR通常升高,血常规还能判断是否贫血,不过血液检查结果缺乏特异性,不能单独确诊。中医诊断溃疡性结肠炎主要通过望、闻、问、切收集症状信息,观察面色、舌苔,询问腹泻、腹痛特点及排便情况,结合脉象综合判断,认为多与脾胃虚弱、湿热内蕴、肝郁脾虚等有关,虽不能像肠镜直接看到肠道病变,但可从整体把握身体状态,与现代医学诊断方法相互补充。
肠镜检查在溃疡性结肠炎诊断中不可或缺,同时需结合粪便、血液检查及中医诊断等方法,才能全面、准确诊断疾病。
#溃疡性结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