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最贵的面膜熬最晚的夜
啤酒泡枸杞可乐放*参
一边抽烟再来颗润喉糖
放肆大快朵颐再吃点消食片
蹦完迪接着去夜跑
…
一边作死不忘养生
这些看似称霸朋友圈的“时尚搭配”,其实是几百年前乾隆他老人家
玩剩下的
剩下的剩下的剩下的
…………
……
…
据说,我国历代皇帝平均寿命39岁,而乾隆享年89岁,他一边严格遵循“十常”养生法,一边又每天3点起床工作、泡妞、写诗、围猎、农家乐、收藏一个不落!!!
除了乾隆爷,大圣人—孔子
也深谙养生之道!!!
孔子长寿至73岁高龄,老年精神矍铄、发须皆黑,
缘于经常自己艾灸。
近年来随着当代人养生意识的觉醒,艾灸,渐渐回归大家的视野,今天小艾就给大家说到说到——何为艾灸。
艾灸基础知识
“灸,起源于上古,鼎盛于唐朝。孙思邈的《千金方》之《杂病论》,普及与明朝。哀于清末民初,清吴天机著有《理论骈文》。现代,振兴中”
天赐的艾
艾,一种蒿类植物(屠呦呦青蒿素就是提自蒿草),叶制成艾绒,供针灸用。
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
《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
《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出门浪带点儿艾芯hold住各种场合)
艾灸的功效
用温阳之气打开腠理,透达诸经。总结起来六个字“入穴、渗透、得气”。
艾灸过程
有了灸感,才为得气。
灸感,有酸、麻、热、胀、风、重、窜、痛、痒、凉等。以扩散、蚁爬、渗透的形式感传,可快可慢,可强可弱,因人而异,变化多端。
灸感提示着经络即将或者已经畅通。
若有灸感无传递,则表示血瘀或者气郁。若无灸感,则有以下几种可能:气血过于虚弱;人过于疲劳;体内寒邪过盛
艾灸机理
艾灸的原始机理,找水:身体里的寒邪、水,气聚、气郁形成的肿物。
找病:体检查不到的未病。坚持艾灸,会慢慢消失。
常用艾灸方法、技法
直接灸:阳火知热灸,可以米粒灸(单位是“壮”,绿豆大小)不等艾灸粒烧完,感觉热了就可以换掉(知热则止);
也可以使艾柱灸。(从灸条里取出艾绒,搓成枣核状,从中间一分为二,呈锥形)
瘢痕灸,米粒灸,放在穴位上,烧成瘢痕。
若要人长安,三里常不干。(在足三里瘢痕灸,化脓流水)
间接灸隔物灸,可隔姜、蒜、附子片/饼、盐、葱白等。常用穴位有,腹部的中宛、关元、神阙,背部腧穴。
姜,切一元硬币大学,厚度比硬币稍厚,用针刺孔,在上面放艾柱点燃。
蒜,针对呼吸系统疾病(肺结核、肠结核等)
盐,不能用加碘盐,最好是海盐。
葱白,切碎、捣碎,放在神阙穴,艾柱灸,可导尿。
艾条悬灸——雀啄灸施灸者最好站桩,下半身牢固,上半身放松。被灸者平心静气,舌抵上颚,连接任督二脉,形成一个周天。
步骤1,雀啄引气
步骤2,飞腾回旋:导气,时针可逆可顺,顺逆结合也可。(顺逆,取决于对经络的把握,随而继之为补。)
步骤1、2,往复3次。
艾条排灸一般用于面积大、后背经络。
排灸,至少3根。两手各三根,腰部用力,不是肩肘腕用力。拉着气走不能断,每个人的速度不同,有快有慢。
重要穴位艾灸
膏肓灸自从医缓为晋景公诊病之后,“病入膏肓”就成为典故流传下来。
人们习语中的“病入膏肓”,含有“不治之症”或“难治之症”的意思。
膏,指心下的部位;肓,指心下膈上的部位,而膏肓主要是指疾病部位很深而且隐蔽。同时在《千金方》里写道,“膏肓能主治虚羸瘦损、五劳七伤及梦失精、上气咳逆、痰火发狂、健忘、胎前产后等,百病无所不疗”。
膏肓穴,在第四胸椎下,旁开三寸。调补元气,可隔姜灸,灸九壮或以九的倍数增加。
身柱灸作用,增高、增寿。可灸七壮、九壮。
身柱穴,在第三椎下,督脉。
小孩,可悬灸,少而精,时间5~10分钟。从冬至开始到来年冬至,一年时间均可灸。
神阙灸又称脐疗。神阙穴,是人从先天先到先天后最后关闭的器官。同时,也是人体最薄弱的位置,最易渗透,是很好的给药点。
艾灸时间选在阳气升发时,上午灸。若下午灸,可灸足三里收尾。
大灸,即超过九壮的,灸后要喝温水。
艾灸在日常保健和疾病治疗中,配合经络和穴位运用得当,效果会很神奇。小艾下次再给大家详细讲解关于经络和穴位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