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遂半夏汤的运用思路与方法
甘遂半夏汤芍草,加蜜煎煮效果好,主治下利续坚满,药用相反效果高。
运用甘遂半夏汤主治病证,因方中既用甘遂又用甘草,所以临证应当权衡病变证机而谨慎用之。
大肠饮结证:下利胶结不畅,虽利后反觉舒服,但心下仍坚满,按之似有物,肠间沥沥有水声,或便结不通,苔滑腻,脉沉滑或伏。
用方思路:正确使用甘遂半夏汤,以主治大肠饮结证为基础方,以主治胸中水结证为临床扩大应用。
病变证机:邪热内结,浊饮内生,热饮相搏,以此而演变为大肠饮结病理病证。
审证要点:根据利下胶结不爽,心下坚满,按之似有物,舌质淡,苔滑,脉紧或弦为用方审证要点。
肠结核,肠粘连,骨结核,肺结核,结核性腹膜炎,肝硬化腹水,腹壁脂肪增多症,慢性肠炎等。
合理运用甘遂半夏汤指导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无论是治疗消化疾病,还是治疗泌尿疾病等,都必须符合甘遂半夏汤主治病变证机与审证要点,以此才能取得治疗效果。临证选用甘遂半夏汤治疗西医疾病还可用于:乳糜尿,慢性前列腺炎,肾积水,慢性肾炎等。
攻逐水饮,洁净肠腑。
具有强心利尿、促进肠胃蠕动、抗菌、抗炎、抗病*、抗结核、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等作用。
甘遂大者,三枚(5g)半夏以水一升,煮取半升,去滓,十二枚(8g)芍药五枚(15g)甘草炙,如指大一枚(3g)随证加减用药:若大便不畅者,加大*、芒硝,以泻下通便;若胃脘痞硬者,加桂枝、莱菔子,以通阳下气;若肠鸣明显者,加茯苓、泽泻,以渗利水湿等。
上四味,以水二升,煮取半升,去滓。以蜜半升,和药汁煎服八合。顿服之。
水饮下注,胶结不解,则下利胶结不畅;水饮壅滞,浊气不降,则利后心下坚满不除,或心下坚满按之似有物;水饮逆乱肠间,则肠间沥沥有水声,或便结不通;苔滑腻,脉沉滑或伏均为大肠饮结之征。其治当攻逐水饮,洁净肠腑。方中甘遂降逆,攻逐饮邪,善行肠间经隧之饮邪。半夏醒脾燥湿,化饮降逆,宣畅气机。芍药补血益阴缓急。甘草益气和中。蜜性甘缓,益气和中,缓和甘遂与甘草之相反,并调和诸药。
杨兆林主任简介杨兆林51岁,主任中医师,医圣仲景故里,河南伤寒名家,著名经方实战家,医院中医科主任。《基层名医》杂志学术顾问世中联儒医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河南医易同源中医药研究院院长河南*帝内经学会临证研究院会长、医疗组组长世中联全国国医堂馆与基层医疗联盟“明医讲习堂导师”现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慢病管理中央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慢病管理中医药临床创新示范基地学术专家团队专家上药集团好护士药业“自厚生”中医经方首席学术顾问同时创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