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X陪您读的第篇文章
定向预防vs普遍预防:中国更适合哪种策略管理抗-TNF药物的结核病风险
文献来源:AlimentPharmacolTher.Dec12.doi:10./apt.
特别声明:本文属于医学专业文章,仅供医疗专业人员学术交流。不适合作为非专业人士疾病教育或科普用途。既往的观点与实践:从20年前开始,抗肿瘤坏死因子(抗-TNF)药物逐渐应用于炎症性肠病(IBD)的治疗,目前在结核病(TB)流行的国家和地区(例如中国)使用越来越多。
包括英夫利西单抗(IFX)在内的抗-TNF药物,通过中和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发挥作用,从而导致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患者达到临床缓解黏膜愈合。
但是,TNF-α这个细胞因子在结核分枝杆菌宿主控制,介导吞噬细胞活化和肉芽肿组织形成的过程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统计,大约90%的人口患有潜伏性结核病感染,定义为存在结核病的免疫反应而无临床表现。但全球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感染了结核病。
现已确定,抗-TNF药物会重新激活潜在的TB感染,使TB风险增加至少3倍。
韩国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接受抗-TNF药物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结核病相对风险要高30倍。
中国是结核病流行地区,活动性结核病病例数全球第二,这是最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