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补肾方剂
肾为人体生命之本,先天之本,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与肾脏有关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肾只有虚证,没有实证,所以补肾方剂在治疗上越发显示其重要位置。肾虚证有阴虚、阳虚之分,故补肾方剂亦有补肾阴方剂和补肾阳方剂之别,临床当认真辦证,予以对证施治。
两千多年来,古今医家在大量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研制了数以千计的有效补肾方剂,在治疗各种慢性病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下仅举常用的十六个补肾代表方剂。
本期为大家介绍常用补肾方剂七宝美髯丹和四神丸。
七宝美髯丹
原方载:赤、白何首乌各一斤,米泔水浸三四日,瓷片刮去皮,用淘净黑豆二升,以砂锅木甑,铺豆及首乌,重重铺盖,蒸之。豆熟取出,去豆晒干,换豆再蒸,如此九次,晒干,为末(各18g),赤、白茯苓各一斤,去皮,研末,以水淘去筋膜及浮者,取沉者捻块,以人乳十碗浸匀,晒干,研末(各18g),牛膝八钱,去苗,酒浸一日,同何首乌第七次蒸之,第九次止,晒干9g),当归三钱,酒浸,晒(9g),枸杞子八钱,酒浸,晒(9g),菟丝子八钱,酒浸生芽,研烂,晒(9g),补骨脂二钱,以黑芝麻炒香(6g)。
上药石臼捣为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次一丸,一日三次,清晨温酒下,午时姜汤下,卧时盐汤下。
补益肝肾,乌发壮骨。
肝肾不足证。早衰早老,须发早白,脱发,齿牙动摇,腰膝痠软,梦遗滑精,肾虚不育等。
白发、脱发与齿牙动摇,和肝肾密切相关。因发为血之余,齿为骨之余,若肝肾亏损,则上荣于须发、齿龈之精血不足,故须发早白、脱发及齿牙动摇。方中何首乌赤白并用,且量较重,功能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壮筋骨,为君药。枸杞子、菟丝子均入肝肾,能补肾益精,养肝补血,共为臣药。佐以当归补血养肝;牛膝补肝肾,坚筋骨,活血脉;补骨脂,补肾壮阳,固精;赤、白茯苓补脾肾,渗湿浊。诸药合用,以滋阴益精养血为主,兼顾补阳,有阴阳并补,精血互生之妙。对于肾虚精少不育之症,亦甚适宜。
治疗中年早衰之白发及脱发、牙周病,以及男子不育症属肝肾不足者,均可应用。
四神丸
肉豆蔻二钱(6g),补骨脂四钱(12g),五味子、吴茱萸各二钱(6g)。
上为末,生姜,红枣,制成丸剂,或水煎服。
温肾暖脾,固肠止泻。
慢性腹泻,五更泄泻,或饭后泄泻,不思饮食,食不消化,或腹痛肢冷,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
中医将大多数慢性腹泻归于脾肾阳虚,尤其是肾虚命门火衰,五更泄中医称为肾泄,鸡鸣泻。《素问·金匮真言论》说:“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脾肾阳虚,阳虚则生内寒,而五更正是阴气极盛,阳气萌发之际,阳气当至而不至,阴气极而下行,故为泄泻。方中重用补骨脂,辛苦大温,补命门之火以温养脾土,《本草纲目》谓其“治肾泄”,故为君药。肉豆蔻辛温,温脾暖肾,涩肠止泻,配合补骨脂则温肾暖脾,固涩止泻之功益彰,故为臣药。五味子酸温,固肾益气,涩精止泻;吴茱萸辛苦大热,温暖肝脾肾以散阴寒,共为佐药。生姜暖胃散寒,大枣补脾养胃,为使药。诸药合用,火旺土强,泄泻自愈。方名“四神”,正如《绛雪园古方选注》所说:“四种之药,治肾泄有神功也。”
治疗适用于慢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属脾肾虚寒者。但注意肠结核、肠息肉、肠癌等疗效较差。
文章来源:《张大宁谈肾病与肾保健》
编辑
王梓校对
常泰然
责编
陆静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