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课,我们学习太阴病的传变。
太阴病的纲要
太阴病的传变见于条,这一条条文论述了太阴病的动态变化及其转归。我们应中重点掌握的是注释一,脾家实的概念。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
脾家实:实,此指正气充实,脾家实即脾阳恢复之意。
我们在回过头来看条文。
条文中“手足自温者”为辨证要点。
“脉浮而缓”手足热,说明病在太阳。
因为三阴证都无热像。少阴、厥阴多见四肢厥逆。
只有太阴病,虽然阳气存在虚损,但是并不严重。所以手足自温。
太阴为湿土之脏,湿邪郁滞最易发*。所以,太阴病生当发*。
但还必须结合小便利与不利。如果小便不利,则湿邪蕴郁,湿无出路,就会导致发*。那如果小便自利,湿从下泄,湿有出路,就不会发*了。
条文中又说到“暴烦下利”,并经过了七八日,突然出现烦躁不安,这是正复祛邪,正邪剧争的表现。
接下来的“下利日十余行”,是正胜祛邪的反应。
所以说,这是太阴病将愈的佳兆。
由于脾阳恢复,清阳得升,浊阴得降。肠中腐秽之物就会向下排出,利也就自止了。
那我们在学习本条的时候,还应该跟阳明病篇的条参照来理解。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
条是从阳明病的角度论“系在太阴”下的情况。若脾阳恢复,病邪可以从阳明燥化,变为阳明病。
而条则是提示太阴病自愈的表现,及其机理。
接下来条,讲述的是阴证转阳的欲愈之象。
条所述“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
太阴中风是指太阴病感受了风邪,既有腹满吐利等里证,同时又有四肢烦疼等表证。
“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这里阴阳指的是浮沉而言。
“阳微阴涩”指的是轻取则微,重按为涩的脉象。为虚寒兼湿之体稍带表证的脉象。
“长”为阳脉,气滞血和的征象。微涩之脉而转见长脉,是阳生阴长之机。也就是正气来复,邪气将去之机。所以判断其为欲愈也。
在症状上则是太阴里证逐渐消退而转见四肢烦疼的表证。
以上则是太阴病的纲要。
太阴病的本证
太阴病的本证----太阴虚寒证
首先我们来看太阴虚寒证,条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自利不渴”属太阴,此处仲景明言“自利不渴”是太阴病的辨证要点。
因为太阴脾土主湿,寒邪侵入,病从湿化,寒与湿合,故表现为自利不渴。
由于患者肠胃本是阳虚有寒所致,因此条文指出太阴病的病理是“藏有寒”,“当温之,宜四逆辈”。
看到这里,有同学可能会有疑问,本条为何只说“宜服四逆辈”,而不提出具体方药呢?这是由于太阴下利是由于脾阳虚所致,容易进一步发展成肾阳虚,因此选方的时候要根据其病情来具体辨证。可能会用到理中汤,也可能会用到四逆汤。故而仲景告诉我们“宜服四逆辈”。
这就指出了治疗原则和方剂范围。此处说“宜服四逆辈”,而不说四逆汤或理中汤主治。是告诉我们要灵活选用四逆汤这一类方剂,而不要套用成方。
太阴病的本证----气滞络瘀证
接下来,我们来看太阴病本证的第二个部分,气滞络瘀证,条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汤主之。
条说的是,太阳误下,邪陷于里,表证未罢的证候。太阳病误下之后,病邪传里,而见腹满疼痛的症状。此时还应该辨虚实,随证施治。
条文中出现的“腹满时痛”,是误下伤脾,气血不运,所以会腹部痞满,兼有阵阵的疼痛,而不是硬满实痛,所以说属太阴。后面的“大实痛”是说阳明燥结不行,里有实邪,应当有不大便,腹痛拒按而硬满的表现。
本证是误下后,表证未解,而见腹满疼痛。所以治疗方剂用桂枝汤加味。腹满时痛,属于脾虚者,不可再下,宜桂枝汤加芍药以和脾止痛。
“大实痛”属于胃实,应当解表兼攻下,所以就用桂枝汤加大*,以攻结实。
、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
条是举例说明,用药必须注意胃气,这一条是承接上一条而来。是说邪陷于里,即使有使用大*、芍药的情形,应该注意病者胃气的强弱。胃气虚弱,使用时就应该减轻剂量。
我们知道大*是苦寒泻实之品,能伤胃气,所以要减去。芍药微酸而寒,虽然不像大*那样峻攻,但也不太适用于气虚。
---以上文字整理自南京中医药大学濮文渊老师授课内容
证治条文
、、、、、
证治条文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
、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汤主之。
、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
以下里面的文字是摘自《胡希恕伤寒论讲座》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
第条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
第条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第条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
第条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汤主之。
第条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
上面带里面的文字是摘自《胡希恕伤寒论讲座》,原文有删减。资料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以下里面的文字是摘自《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汤主之。
上面带里面的文字是摘自《刘渡舟伤寒论讲稿》,原文有删减。资料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