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这样一个病例,某女,30岁,来诊时满腹疼痛,以脐周为甚,拒按,时有隆起如拳,上下移动,舌质正常,苔白,脉沉紧。辨为大陷胸汤证,汤药分2次温服,于1日内服完。次日再诊,不吐不泻,疼痛加剧,转诊住院1周,未能确诊,后腹痛缓解而出院。这个病例服用大陷胸汤无效,肯定是辨证不对,也就是说此痛并非心下痛,而是腹痛。
涉及到肚子痛的主要有两大类,一为心下痛,一为腹痛,那心下痛与腹痛又有何不同呢?该怎么鉴别呢?
从疼痛的范围上来说,“心下痛”的疼痛范围比较广,不局限于腹;从疼痛的缓急程度上来说,“心下痛”比较急迫;从虚实的角度上来说,“心下痛”为实证,而腹痛则有实有虚;从表里的角度上来说,“心下痛”是邪气从太阳而来,或陷于胸,或陷于三焦,兼或涉及阳明,相对来说,“心下痛”为半里,而腹痛则已入里
回过头来,我们看看此病例中患者的证候有三个特点,①满腹疼痛,以脐周为主,拒按;②痛时有隆起如拳,上下移动;③苔白,脉沉紧。首先看大陷胸汤证疼痛的特点,其疼痛的面积为满腹痛且“按之石硬",为实证,虽然也拒按,但疼痛的位置固定,无论大、小陷胸汤证、大柴胡汤证均不应有痛时有隆起如拳,上下移动的证候。再者,大陷胸汤证为热“痰”在心下,舌苔也应显现热证,不应有苔白之象。以此看来,此患者非大陷胸汤证,也非小陷胸汤证,因小陷胸汤证的特点为正在心下、按之则痛且脉浮滑,更不是大柴胡汤证了,因大柴胡汤证的特点为心下急、呕不止、郁郁微烦。排除了此患者非心下痛的证候,那就应该属腹痛了。
“心下痛”我们前面讲过大柴胡汤证、大陷胸汤证、小陷胸汤证,腹痛前面讲过大承气汤证、小承气汤证。接下来,我们看看《伤寒论》中有代表性的以腹痛为主症的其他条辨:
1、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2、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汤主之。
3、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者,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与小柴胡汤主之。
4、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5、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连汤主之。
6、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细辛、干姜各一两。若小便利者,去获苓。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成半斤。
以上六个条辨中,有误下而腹痛的,有腹痛伴气血不足的,有腹痛伴寒热往来的,有腹痛伴便秘的,有腹痛伴欲呕吐的,有腹痛伴下利且呕的,有腹痛伴下利且小便不利的,太阴、阳明、少阳、少阴皆有腹痛。
我们先看看仅为腹痛的条辨:“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汤主之。”
病因是:本来太阳病,医者反而用了下法,因此腹痛,其腹痛的特点有二:腹满时痛和大实痛,也有相对应的两个汤方: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汤。
桂枝加大*汤方是在桂枝加芍药汤的基础上加一味大*而已,然而二者腹痛的特点却迥然不同。
桂枝加芍药汤证为病在太阴,其腹痛的特点是“腹满有时痛”,病从太阳误下直接到太阴,“腹满”为“医反下之”导致寒邪充满腹部,“有时痛”乃寒邪阻滞血脉在腹部的运行,因为血脉流动有周期性,所以“有时痛”。其根源用一个字概括就是“寒,用桂枝加芍药汤化解腹内的寒邪并促进血脉的运行。
曾有一个西医诊断为慢性结肠炎的病人,大便不成形,每日3至6次,伴腹满、腹痛、肠鸣,曾服多种药物均未见效。给桂枝加芍药汤原方,桂枝9克,白芍18克,炙甘草9克,生姜9克,大枣12枚。3天痊愈。
桂枝加芍药汤证的特点为:腹部感觉满当当的,有时还痛。想想看,平常的疾病中有哪些符合这些证候呢?有慢性结肠炎,有慢性胃炎,有子宫肌瘤,有痛经,有慢性阑尾炎,包括有些腹部肿瘤等,总之,只要符合“腹满时痛”,不管什么疾病名称,均用桂枝加白芍汤治疗,必药到病除!这样看来,肿瘤似乎也并不是“顽疾不化”了。
桂枝加大*汤证也病在太阴,其腹痛的特点是“大实痛”,疼痛的强度和范围大于桂枝加芍药汤证,且相对桂枝加芍药汤证来说,此腹痛还有“实”的特点,此实为何物呢?很多人认为桂加芍药汤就是腹痛伴腹泻,桂枝加大*汤是腹痛伴有便秘,这是只看现象,不知本质,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桂枝加大*汤方中应该再加厚朴、枳实以通大便才对,而这里为什么只加大*呢?刘渡舟老师曾用桂枝加大*汤治疗一个西医诊断为肠结核的患者,此患者的主要症状腹胀满疼痛不止,排便如痢疾,排而不畅,大便中有脓血但量不多,脉弦。方用桂枝加大*汤,服了几剂后,大便排得畅快,无下坠感,腹胀满疼痛明显减轻,里急后重大便血也缓解。这个病例告诉了我们,桂枝加大*汤证的“大实痛”中的实乃热实,非燥实,而这个热在腹。
相对比而言,桂枝加芍药汤治疗的腹痛为虚证,疼痛的特点是有时痛,疼痛的原因为太阳寒邪直入太阴,仅为寒;桂枝加大*汤治疗的腹痛为实证,疼痛的特点是持续不断,疼痛的原因为太阳寒邪直入太阴化热或本身阳明有热。
桂枝加大*汤只是在桂枝加白芍汤的基础上加一味大*而已,却使这两个汤方在治疗腹痛上如此不同,大*到底有什么样的功效呢?
大*,味苦,大寒,无*。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藏,平胃,下气,除痰实、肠间结热、心腹胀满、女子寒血闭胀、小腹痛、诸老血留结。说了这么多,是不是有些晕了?其实关于大*,明代医家卢芷园解释得最为形象,“大*称将*,将*者,所以行君令,战祸乱拓土地也”,大*既行火令,又拓土地,土气必得火气贯入,而后运行畅通,火气必得土气之通,而后能舒展,火用不行,土气运行不畅则积聚、胀满、癥瘕遂生;土气不行,火郁不舒展则烦懊、谵语、生气恼怒并作。以此得知,大*的作用不止攻坚破积,还是通和气血之良药。
《本经》首推大*通血,说的也没错,气有余便生火,然而火需要依附于物才能燃烧,此物在人体,可以为津、液、精、唾、便、溺、涕、留饮、宿食及血,火盛则物耗,物耗则火更盛,火更盛则增物以配火。然其物不同,病则不同,増物自然也不同。
*芩、知母、麦冬、地*等皆增物以配火,*芩、知母、麦冬皆仅为火依附于津液精唾,或者说它们仅治疗气分有热,并没有涉及血分,只有地*与大*涉及血分。
然地*气薄味厚为阴中之阴,所主血虚火盛,大*气味并厚为阴中之阳,所主火盛依附于血,不存在血虚的问题。
地*所主血虚火盛的火为无根之火,能依附于血,津液精唾,却不能够依附于留饮、宿食,而大*所主的火盛依附于血,则无处不依附也,故其依附于血脉则血闭,依附于胃肠则为留饮、宿食等等。
所以说,大*也能通血,《伤寒论》中桃核承气汤、抵当汤、抵当丸均用大*通血。
那么,此处的桂枝加大*汤中的大*是不是也是通血的作用呢?一位女患者,大便经常2-3天一次,且怕冷,喜暖,腹部只是有时隐痛,按揉后会舒服些,没太在意。在其月经推后两个月期间,腹部疼痛胀满加重,于是服用了桂枝加大*汤,一剂后,大便畅快,两剂后月经通畅。以此看出,桂枝加大*汤不止治疗腹痛兼大便不畅通,还治疗女性的月经推后闭经或痛经,然必须有其证才能用其汤方。
桂枝加白芍汤和桂枝加大*汤归类为仅是腹痛,因为腹痛是其主证,其他腹泻、大便不通畅或血脉不通畅是其兼证,可能有也可能没有这些症状。总之,还是那句话,不管什么疾病,只要有其证就能用其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