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是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急性型呈败血症变化,实质器官出血,坏死。亚急性和慢性型除见不同程度的败血性变化外,还发生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猪均易感染。
病因病机因未按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或免疫失败,导致猪体抗御特异病原能力丧失,若直接或间接接触该病疫邪,疫邪乘虚而入引起发病。疫疠之气直入营血充斥表里可致高热稽留,全身痉挛四肢抽搐,皮肤粘膜青紫,出血,并很快死亡;热邪伤肝,肝开窍于目,故见眼结膜潮红肿胀,眼屎增多,眼睑粘连;热结于肠可见大便秘结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热伤于肾,冲任不固则引起母猪流产、早产、死胎、弱胎等。
主证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5~7日,最短的2日。根据病程长短和临诊症状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和温和型。
1、最急性型:多见于流行初期,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高热稽留,体温可达4l℃以上,全身痉挛,四肢抽搐,皮肤和可视粘膜发绀、有出血点,倒卧地上,很快死亡,病程1~5日。
2、急性型:体温升高到4l℃~42℃,稽留不退;精神沉郁,行动缓慢,头尾下垂,嗜睡,发抖,行走时拱背,不食。病猪早期有急性结膜炎,眼结膜潮红,眼角有多量脓性分泌物,甚至使眼睑粘连。口腔粘膜发绀、有出血点。公猪包皮积尿,用手可挤出浑浊恶臭尿液。病初出现便秘,排出球状并带有血丝或伪膜的粪块,随病程的发展呈现腹泻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皮肤初期潮红充血,随后在耳、颈、腹部、四肢内侧出现出血点和出血斑。死亡前期,体温下降至常温以下,病程一般1~2周。
3、亚急性型:症状与急性型相似,但较缓和,病程一般3~4周。不死亡者常转为慢性型。
4、慢性型:主要表现消瘦,全身衰弱,体温时高时低,便秘腹泻交替,被毛枯燥,行走无力,食欲不佳,贫血。有的病猪在耳端、尾尖及四肢皮肤上有紫斑或坏死痂,病程一个月以上。病猪甚难恢复,不死者长期发育不良,常成为僵猪。
5、繁殖障碍型(母猪带*综合症):孕猪感染后可不发病,但长期带*,并能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孕猪流产,早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或新生仔猪先天性头部和四肢颤抖,存活的仔猪可出现长期病*血症,一般数天后死亡。
6、温和型:症状较轻且不典型,有的耳部皮肤坏死,俗称干耳朵;有的尾部坏死,俗称干尾巴;有的四肢末端坏死,俗称紫斑蹄。病猪发育停滞,后期四肢瘫痪,不能站立,部分病猪跗关节肿大。病程一般半个月以上,有的经2~3个月后才能逐渐康复。
7、神经型:多见于幼猪。病猪表现为全身痉挛或不能站立,或盲目奔跑,或倒地痉挛,常在短期内死亡。
防治目前本病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应以免疫接种等综合预防措施来控制本病的发生。有的采取一些对症疗法和中草药治疗,可获得一定疗效。
中医治宜清热解*、活血化瘀、凉血救阴。可选用下列方法之一进行治疗:
1、玄参14g,连翘13g,桔梗16g,枳壳14g,荆芥7g,车前子16g,麦冬16g,生地7g,知母30g,生石膏30g,薄荷7g,银花25g,蒲公英25g,甘草10g。共为细末,白米粥为引冲灌,每日1剂,分二次服用。该方对早期温和型猪瘟有一定疗效。
2、早期:白虎汤加减:生石膏40g(先煎),知母20g,生山栀10g,板蓝根20g,玄参20g,金银花10g,大*30g(后下),炒枳壳20g,鲜竹叶30g,生甘草10g。一日一剂,连用3~5剂。中晚期:清瘟败*饮:生石膏24g,生地*6g,水牛角12g,*连5g,栀子6g,牡丹皮5g,*芩5g,赤芍5g,玄参5g,知母6g,连翘6g,桔梗5g,甘草3g,淡竹叶5g。水煎灌服,一日一剂,连用3~5剂。
3、白砒卡耳:取一耳的中下部无血管处的背侧,用宽针在皮下刺成一皮下囊,放入适量白砒(约0.06g),再将白酒0.5ml滴人针眼内,用胶布覆盖针眼即可。药用:板蓝根30g,生石膏g,生地30g,桔梗20g,*连15g,*芩20g,栀子20g,玄参20g,连翘30g,知母30g,丹皮20g,二花20g,红花20g,桃仁20g,赤芍15g,大*40g,芒硝g,鲜竹叶20g,甘草20g(50kg猪的用量)。水煎2次,取汁候温灌服。粪稀减大*、芒硝,渴甚者加花粉、麦冬各20g。此法对早期温和型猪瘟有一定效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