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夜里,浙医院外科监护室收进一名由外院转运过去的女患者,接诊的是一名资深的胃肠外科医生。
40℃的高热下,这个才26岁的女学生完全“蔫”了。才刚刚更换完的床单上,满是水样的大便,气味熏人。
医院做了腹腔镜:“没有肠壁穿孔,没有肿瘤,所有肠道都严重水肿。腹腔里有一些积液。总体来说,看不到什么特征性的病变。”
“今年已经是第三次,这次最厉害。”莉莉的中文很生涩,常年住在荷兰,中文说得如同外语一样磕磕巴巴。
“前两次的样子,你仔细说一下。”主诊医生一边体检,一边问。莉莉的腹胀很严重,水样便不停地流出来,但她虚脱到已经无力羞涩了。
“最近2-3年有经常腹泻、近2个月特别严重的发作有3次”。莉莉的中文生涩,但身为一个医科大学生,病情描述得非常清楚。“先呕吐再严重腹泻,医院检查过肠镜,治疗一下就会好转,好转了就不影响上学”。她的腹泻已经在荷兰多次就诊,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结果。
护士要为她处理排泄物,见她非常虚弱疲惫的样子,医生停止继续询问,去找莉莉的父母。
“她在荷兰读医学院,过年回国来,参加表姐的婚礼,本以为是回国来饮食不一样是吃坏了”。莉莉的父母和姑姑在她生病的10天里,已经折腾得十分憔悴......
“本以为读的医学院,自己会照顾自己的身体......”方寸大乱的父母除了翘首盯着监护室的大门外已经无法可想。
再三问完病史,看完厚厚一叠CT和化验单。医生决定尽快邀请请全院多科联合讨论。她已经在荷兰做过肠镜,医院用腹腔镜探查过,都没有清晰的结果。能够诊断疾病的手段,已经用到接近极致。
莉莉病情象一列停不下来的高速火车一样,正在向无底深渊冲过去。很快不能再交流了,每时每刻都在腹泻,快速进展:入院才48小时,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肾功能衰竭,需要CRRT机维持。
“她怎么了?她到底是中了什么*了?”“莉莉啊......”
父母的哭声在监护室门外隐隐约约传来。
主诊医生心里着急啊,重症监护室里,常规生命支持的手段虽然强大,但是找不到病因,所有的支持,都只能拖住一段时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高速列车一样的病情,最后会坠入深渊。
几个医生同时在电脑信息系统上,翻看所有能够查到线索的化验和影像资料,光是熟悉病情,就让参加多学科讨论的高年资医生们花了不少时间。
危重病人大多就是这样,信息太繁杂,有太多的混淆因素,治疗的干扰、应激状态的干扰、生命支持治疗的干扰、无数个线头和箭头,象一个迷*阵,需要仔细找线索。
肠瘘、肠梗阻、内疝、伤寒、肠炎、肠功能失调、肠结核、肿瘤任何一个疾病到出现“爆发”状态的时候,都有点相似。困扰每一个医生的难题。需要用各种不同的专业眼光来审视。
“红斑狼疮危相,是可以出现这样严重的消化道症状的。”消化科医生在看片灯上仔细看莉莉的腹部CT:全肠道扩张积气、肠壁肿胀,大量腹水。
“她的干燥综合症的指标SSA、SSB都阳性,她的姑姑有干燥综合症,说明免疫系统疾病对她来说,可能只是不典型,没有诊断明确。红斑狼疮、干燥综合症理论上都是全身累及的疾病,虽然我也没有看见过这么严重的肠道表现。”风湿科医生的建议更加清晰。
“肠系膜血管的问题基本可以不考虑。也不很符合感染性休克的表现,当然这个你是专家。”外科医生看完CT很坚决地否定另外一个诊断的考虑。
MDT(多学科联合讨论)给出了一个主诊医生不太熟悉的结果:红斑狼疮危相、累及肠道,建议大剂量皮质激素冲击。
莉莉主诊医生对这个结果,不是不踌躇的。皮质激素对危重病人来说,一向来是双刃剑。如果诊断正确,它是灵丹妙药。如果判断失误,或者出现消化道大量出血的副作用,它可能是致命一击。
“OK”虽然同意,主诊医生的内心还是犹豫了一下,但莉莉没有多少机会了!
mg甲强龙推注下去,医生看着监护仪想,病情有太多的不确定性。
激素产生的作用,不会马上显现,但是午夜时候主诊医生打到ICU询问夜班护士的电话,却有了意外的转折:“主任,12点了你还不睡觉啊!莉莉前半夜没有再腹泻过,升压药剂量也减下去一点了,看上去还算稳定。”
“我觉得昨天的激素是有效的。”风湿科医生早晨一大早又在ICU病房了。
“我觉得是激素的效果。”又是一个24小时,又是一大早,他的话里已经有点欢呼的味道了。莉莉的腹泻奇迹般地停止了,生命体征象是海啸过后的波涛,还在动荡中,但是一波比一波平静。
年轻病人的恢复能力,好得出奇,三天大剂量甲强龙冲击,再两天,呼吸功能好转,顺利拔除了气管插管。病情像海啸过后,休克纠正、呼吸功能恢复、肠功能恢复、肾功能恢复......
莉莉在惊涛骇浪的病情过后3个星期出院...
故事来源:医学界,稍作改编
临床医生每天都可能遇到病因难以确定的疑难病例。
当诊断决策的信息不够时,医生倾向于使用更多逻辑推理分析可能的诊断。早期的研究曾试图借助通用的诊断思维策略解决临床问题,但结果却表明专业能力只能限于特定的专业领域。
例如呼吸科医生虽然可以熟练的处理呼吸系统疾病,但是在处理其他专科的问题上,与一个低年资的住院医师可能没有差别。
要解决这种困局,一个实效的方法就是组织多科协作的方式,由多名专科医师通力合作来照护病人的病情。毕竟患者得病的过程是无法由人为割裂成只与某个专科相关,与其他人无关。
这种调动应用协作的能力,在医生综合培训的核心能力也确有要求:关于“患者照护能力”中提到了“能领导和参与多学科合作”的要求;
在“人际交流能力”又提到了“能有效的领导或参与医疗专业团队工作”的要求;
最后在“基于体系的行医能力”中也提到了“调动各级医疗资源,与相关医疗机构合作诊治患者,提高医疗质量”。所以,如同现代社会组织形式,现代医学也需要分工与协作;
与此同时,每个医生也要具备整合、利用与参与这种协作的素质,才能为患者造福。
e生通远程会诊平台通过打破科室之间、医院之间的樊篱,医院知名专家,让患者只需要留医院,即可接受多学科专家集中会诊,为患者量身定制一个科学、优质、规范、个体化诊疗方案,大大规避了诊疗风险。
关于多学科远程会诊,患者需要了解的一些问题
1我的病痛能通过远程会诊得到解决吗?
通过远程医疗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至少能弄清楚,我们面临的问题能不能解决,应该怎样解决。我们来判断自己的疾病能否通过远程会诊解决的时候首先应该思考两个问题:怎样寻求国内、甚至国际一流专家远程会诊服务?
远程医疗会诊服务只能在医疗机构间开展患者如需参加会诊,可由当地主管医生通过e生通远程医院专家发起会诊,专家确认接受会诊后,主管医生通过会诊系统上传病历、检查资料,最快当天即可安排会诊。3通过e生通平台会诊,可否与专家面对面交流,与医生共同参与决策?
通过e生通远程会诊平台会诊时,患者及家属可坐到电脑前,一方面可与会诊专家面对面视频交流,另一方面,当主管医生与会诊专家讨论病情时,患者或家属在旁聆听,有任何疑问可随时提出,及时得到上级专家的解答与帮助。4远程请专家会诊要花不少钱吧?
由于现实状况医院看病成为了一种奢侈,比如偏医院看病要花费好几天的时间,加上来回的路费、诊疗费、住宿费等等根本负担不起,所以造成了如今看病难的境况。而远程会诊医院,足不出医院专家的远程会诊。大大节约了路费、住宿费、家人陪护误工费等开支。
另外,国家大力支持远程医疗项目,所以基层患者不用担心负担不起的问题,远程会诊的花费远远要低于你亲自外出就医的花费,有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5应该怎样来评价远程会诊服务的效果?
诊服务的效果评价的指标,主要是会诊目的的达成程度。而不是简单的说通过会诊病人是不是就彻底治愈了。如果会诊的结果是可以接受的,但对会诊过程中专家的态度或者会诊细节不满意或者有改进性的意见也应该向会诊服务提供方提出,便于他们改进服务。助力医联体建设,与医改同频共振!e生通远程会诊共享平台通过远程会诊、远程培训,让优质的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助力构建紧密型医联体,扩大基层医疗市场,医院看病难的压力,帮助中国医疗健康领域应对前所未有的挑战。
e生通远程会诊共享医院信息系统,均能实现获取病人病历信息,三镜头实时传输清晰画面,实现移动跨学科会诊。并且为了方便广大医生接入使用该系统,科室、医生个人均可免费申请使用,医院医生可以像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