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来有十道九医之传统,学道者习医既是帮助他人之途径,亦是修道、识道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出现了很多可称为“道医”的人物。他们以长生成仙为最终目标,同时兼顾防病治病,早期如晋葛洪《神仙传》中写到的壶公、董奉,汉魏以后有如晋葛洪、南朝陶弘景、隋杨上善、唐孙思邈、宋王怀隐、元丘处机、清傅山等,都是著名的代表人物。他们或学*老,或为道士,均引道论医。
浙江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在其发展中有不少著名的道医人物到浙江游历,留下遗迹的同时也对中医药发展和当地人们生活产生重要影响,比如葛洪。
壹
谈到伟大人物,我们多是会谈论他的观点或者著作,那些是他们思想精华的凝练和思想体系的具现。
对于葛洪,大家耳熟能详的书籍是《抱朴子》和《肘后备急方》,一部有关道家养生,一部有关中医急救,是他这一生最精彩的两个研究方向的集大成作品。即便是现在,以我们当下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来阅读这两部著作,对现实生活依然有诸多裨益。
葛洪《抱朴子》
葛洪《肘后备急方》
开卷之前,先了解下这两部作品著写的成因和背景,带着穿越的视角回顾葛洪的一生。
公元年,晋朝丹阳郡句容葛氏一族诞生了一名男婴,葛洪。葛洪的出生自带光环,因其叔祖父葛玄是有名的仙翁——《西游记》里提到的四大仙师之一(张道陵、许旌阳、葛玄、萨守坚),道教灵宝派的祖师,可以说道学潜质在葛洪身上是有基因的。虽说叔祖父是一代天师,葛洪的祖父和父亲却是走的仕途,都曾在东吴为官,其父曾任职会稽太守。因此葛洪的童年也受到了儒学的滋养,这是祖父和父亲对他的影响。
轮回是规律,也是宿命,这在葛洪身上得到了有力的论证。十三岁时,因父亲离世,家道中落,葛洪的生活陷入艰难。但他却不为生活所困,靠砍柴换取生活费的同时依然勤学奋进,熟读《孝经》《论语》《诗》《易》等儒家经典,尤喜“神仙导养之法”。自称:“少好方术,负步请问,不惮险远。每以异闻,则以为喜。虽见毁笑,不以为戚”,常常读书至深夜。邻里对他的品行十分赞赏,认为他在困苦的境遇里还能保持一份好学的真心,不为外物所扰,实属难得,赞其为“抱朴之士”。“抱朴”二字源见于《老子》。其中,“朴”指平真、自然、不加任何修饰的原始。“抱朴”即保守本真,怀抱纯朴,不受自然和社会因素干扰的意思。于是葛洪也以“抱朴子”为号,鞭策自己,不忘初心。由于从小耳濡目染,葛洪对道教和方术都十分有兴趣,后来拜葛玄的高徒郑隐为师,悉得真传。
读万卷书,还需行万里路,才能知行合一。葛洪20岁左右时正赶上西晋大动乱的白热化时期。时势造英雄。这一年,20岁的葛洪已经加入吴兴(今湖州)太守顾秘的*队,任将兵都尉,他受召带兵平乱,对抗石冰。葛洪也确有将才。攻破石冰当日,城内遍地珍宝,同行的其他*队都放任士兵拾取财物,唯独葛洪命令士兵保持戒备。结果数百敌*伏兵杀出,其余部队士兵死伤惨重,只有葛洪率领的部队没有损失,甚至还斩首了敌*一个小头目。
图
葛洪炼丹图
也是因为这次作战有功,葛洪被封为“伏波将*”。次年石冰事件平息,葛洪不愿争功邀赏,决定辞官,并四处游历,搜寻炼丹制药书籍。炼丹、养生、从医、制药、长寿,这是他一生志向所在。
贰
晋光熙元年(),葛洪旧友嵇含任广州刺史,葛洪想远行避祸,于是便来到广州。一次机缘,葛洪结识了南海太守鲍靓。这位被人们称为“神仙太守”的鲍靓也是修道之人。鲍靓见到葛洪后,很欣赏他的才能,不仅把自己的本领传授给他,还把女儿鲍姑也嫁给了葛洪为妻。他们夫妻恩爱,越秀山南路的越岗院就是葛洪为爱妻所建,并在此为百姓治病。
晋咸和初年,葛洪从广东返回故乡句容,被当时的司马睿丞相招为府掾。然而此时的葛洪已经看淡名利,并无出世之心,不久便辞官不做,开始撰写《抱朴子》内外篇和《肘后备急方》。
图
葛洪携家移居罗浮山修道《葛稚川移居图》元王蒙
凡是著书立说,除了自身文化修养深厚,博览群书以及丰富的阅历是奠定、凝练个人观点的基石。葛洪中年时期多是在游历中度过的,到广东罗浮山定居之前的时光,他都是在用脚丈量世界并感受人间世。
抛开别的地方不说,就浙江而言,葛洪游历的足迹涵盖杭州、绍兴、宁波、嘉兴、丽水、台州等多地。
“葛洪尝居灵峰炼丹,丹井犹存,久旱不涸。”这说的是葛洪游历于宁波的记载。灵峰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在寺后还有一座“葛仙殿”。《镇海县志》也记载了东晋咸和二年(),葛洪到灵峰炼丹。
葛洪在宁波留下的遗迹当以宁海县最多。葛洪30多岁时到白溪上源修炼、著述,在宁海栖居约10年。其长子葛渤随父南下,次子葛勋定居今岔路平原。目前,宁海保存的数10部葛氏洪裔宗谱,均奉葛洪为世祖,至今已繁衍44代,在宁海县白溪流域居住着多名葛洪后代,成为全国葛氏后裔最大的聚居地。葛洪在宁海至今犹存的遗迹有两处:柯仙山学士坪和天姥山抱朴洞天。遗址内尚存丹房的残垣断壁和丹井。天姥山抱朴洞天,就是现在双峰乡杨染村南1公里处的一批崖洞。其中最大一洞,有两间房屋那么大,坐北朝南,面对着大松溪峡谷风光。
图
20世纪20年代的葛岭
杭州的葛岭是与葛洪渊源颇深的一处胜迹,不仅留有多处葛洪炼丹、养生遗迹,年年岁岁的过往里,也是普通百姓喜爱的休闲揽胜之地。站在葛岭之上,南临波光潋滟的西湖,春晨秋夕,那一缕缕在水面飘荡的轻雾,给周围的景物笼罩上一层迷离惝恍的气氛;东端宝石山上赭红色的奇石与湖光相映,更显得奇秀出尘;西边是初阳台,黎明时分可以观望满天霞光、蓠皇瑰丽的日出。灵秀之气满溢仙乡味,这或许也是当年40岁的葛洪倾心于此的缘故。
图
葛洪画像清代葛岭碑刻拓片
除此之外,天台的天台山和赤城山,金华的金华山和九峰山,永康的葛仙官功宫,缙云的葛山、葛坑和葛竹山的葛仙翁庙,舟山普陀的仙人井和翁山,绍兴的吼山和重阳宫都有葛洪的遗迹留存。这些遗迹不仅给当地留下了丰厚的道教养生文化,也对当地中医药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在各地游历过程中,葛洪也医治或者收集了众多中医急诊的内外治法。
叁
葛洪一生著述颇多,但大多遗失,流传下来众所周知的就是《抱朴子》和《肘后备急方》。
《肘后备急方》,书名的意思是可以常常备在肘后(带在身边)的应急书,是应当随身常备的实用书籍。书中收集了大量救急用的方子,都是葛洪在行医、游历的过程中收集和筛选出来的,如猝心腹痛、伤寒、时气、温病、疫疠、疟疾、各种猝发的痈疽恶疮、中*及蛇虫走兽咬伤等,对于每一病候,略记病因、症状,简述各种治法,以备急需,因而非常切合实用。
《肘后备急方》中收载了多种疾病,其中有很多是珍贵的医学资料。这部书上描写的天花症状,以及其中对于天花的危险性、传染性的描述,都是世界上最早的记载,而且描述得十分精确。书中还提到了结核病的主要症状,并提出了结核病“死后复传及旁人”的特性,还涉及到了肠结核、骨关节结核等多种疾病,可以说其论述的完备性并不亚于现代医学。书中还记载了被疯狗咬过后用疯狗的脑子涂在伤口上治疗的方法,这种方法比注射狂犬疫苗更快捷,论其原理,也是惊人的相似。另外,书中对于恙虫病、疥虫病之类的寄生虫病的描述,也是世界医学史上出现时间最早,叙述最准确的。
《肘后备急方》所用的药物都是常见的草药,既便宜,又容易得到,更重要的是疗效很好,可谓“简、便、廉、验”。书中还收集了不少灸方,只记录其取穴的位置,不讲穴位的名称,目的是为了便于人们掌握,因此深受老百姓的欢迎。在《肘后备急方》中,记载了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作疫疠、疠气,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急性传染病。古时候人们管它叫“天刑”,认为是天降的灾祸,是*神作怪。但葛洪认为这绝不是所谓的*神作祟,这种科学的认识方法在当今来讲,也是十分有见地的。
如果把《肘后备急方》看作是葛洪急诊临床案例手札,那么《抱朴子》就是他治未病思想前瞻性的综合著述。
治未病是中医学理论中的重要思想,最早见于《*帝内经》。葛洪对治未病也尤其看重,他从情志、调气、药物防护、不过度耗伤身体等几个方面论述治未病的宗旨和方法。如:人能淡默恬愉,不染不移,养其心以无欲,颐其神以粹素,扫涤诱慕,收之以正,除难求之思,遣害真之累,薄喜怒之邪,灭爱恶之端,则不请福而福来,不禳祸而祸去矣。是要从内心排除杂念干扰,保持淡泊恬愉的心情;“服药虽为长生之本,若能兼行气者,其益甚速,若不能得药,但行气而尽其理者,亦得数百岁。”“有吴普者,从华佗受五禽之戏,以代导引,犹得百馀岁。此皆药术之至浅,尚能如此,况於用其妙者耶?”是论述调气和锻炼的重要性。“养生以不伤为本”“禁忌之至急,在不伤不损而已”,则是告诫人们要想不受邪气,不生疼痛,首先要保护自身不受外界损伤,其次要注意不能过度纵欲使身体劳累,耗伤精气。
联想到现代人的普遍亚健康状态,再对照葛洪所写,确实很有借鉴和指导作用。
图
依托葛洪文化,胥口建设中的“八卦田”
在中医药跨界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下,葛洪给世人留下的“财富”也远不止这两本中医药巨著。葛洪文化如今在中医药三产融合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纽带和促进作用。“葛洪丹谷”杯浙江省香囊设计制作大赛的“落脚处”胥口镇,亦是葛洪当年游历、炼丹之地。小叠空天坑、天井孔、仙人洞……这里留下了许多葛洪炼丹遗迹和传奇故事,也成为了胥口中医药文化底蕴的见证。依托葛洪文化这一优势,胥口当前正重点围绕一人(葛洪)一溪(葛溪)一山(崤山)一园(生物医药产业园)一镇(胥口集镇),全力推进“葛洪丹谷”建设,为当地发展中药种植、加工和医旅融合追寻多重机遇和助力。
洞阴泠泠,风佩清清。
仙居永劫,花木长荣。
朱明洞透出的阴凉风儿,如环佩发出的清清幽幽声音,这里花团锦簇、古树荣茂,身在此境,心情必定是淡然愉悦的。葛洪曾在洗药池边,咏记了这首四言诗。不仅体现了他崇尚自然、与天地合而为一的道家思想,更是展现了他持“抱朴”之号,作为一名医者心怀大众、悬壶济世的为民之心。
所幸,葛洪不曾为世人所忘,葛洪文化也依然在延续。
(朱德明浙江中医药大学特聘教授、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