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肾病辨证
肾为水脏,主五液,又主藏精。肾脏病变主要是由于水液、精气的变化,其表现多在腰膝、小腹、骨、脑、瞳孔等部分。
肾病有阳虚和阴虚之分,此外还有精亏,精亏即阴阳两亏的证候。祖国医学认为肾处五脏的最深地带,病势深入到肾,就很严重,故有肾为阴阳之根的说法。
肾病的虚证比他脏普遍,故一般认为肾病无实证。事实上肾病的实证虽然较少,但不是绝对没有,同时肾病的虚证之中往往也包括一些实证的证候。
5.1虚证
5.1.2肾阳虚
经常身寒(肌肤清凉,与外感发冷而身热不同),肢冷,或背部、腰、膝,小腹觉冷;冷汗自出(包括睡中冷汗);小便清白畅利,或夜尿独多;大便泄泻稀薄,内夹完谷不化。面白,无神,唇舌俱淡,脉微或沉弱。(慢性疾病,如慢性肠炎、肠结核、消化不良等的某些阶段)
脾、肾阳虚→引起内寒
温补肾阳——附子干姜甘草
甚则身大热反欲得近衣,真寒假热。
——附子干姜之类
或消渴,饮一溲二(小便的总量比一天喝进去的水分要更多),乃尿崩之症。
温化——附桂八味丸
或五更(黎明)溏泻
温固——四神丸
兼寒湿,则腰膝痹(麻木或沉重)痛,可小便不利。
兼水停,则面脚浮肿,小腹胀满,可小便不利。
5.1.2肾阴虚
肌肉消瘦,自觉手足心热,面部经常出现油光;咽干、口燥,并不多饮,饮水也不能缓解;头昏头痛,耳鸣声小(与风火声大不同),目蒙干涩,小便频数不利,有时自觉灼热;大便经常秘结,腰脚酸软;面瘦隐红,舌体尖细,色红少苔,脉细沉弱或兼弦数。(常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
养阴清热——知柏八味丸之类
甚则骨蒸痨热(发热时自觉骨内煎熬难过)。兼虚火,往往尿中夹血;或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为真热假寒。
5.1.3精亏
头脑空痛,或自觉腹臌胀,脑鸣,头昏眼花,善忘;脚肿瘦削,行动无力;甚则骨痿不能起床。挟热,则阴虚的色脉;挟寒,则阳虚的色脉。(疾病晚起身体十分虚弱的骨痿症)
填精补髓——龟板胶之类
小儿先天发育不良,一岁以上囟门仍然宽大,头颅骨缝不合,五迟(起坐迟、行走迟、齿生迟、语言迟、发密迟)
精髓不充——龟鹿胶+钙片
5.2实证
肾病实证比较少见大,但确有存在,例如,有些患者腰部拒按(与虚证喜按喜捶者不同),小便频数不利,尿色深*,或兼浑浊,尿时尿道中有灼热的感觉,脉沉细弦涩。(见于肾盂炎某个阶段)
萆薢分清饮
附骨阴疽(骨结核),每多虚实夹杂。
来源:姚荷生
脏腑辨证论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