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吴鞠通医案?卷三?积聚》(一)张,二十七岁。甲子三月十三日。脐右有积气,以故右脉沉细弦沉伏,阳微之极,浊阴太甚克之也。溯其初原从左胁注痛而起,其为肝着之咳无疑。此症不必治咳,但宣通肝之阴络,久病在络故也。使浊阴得有出路,病可自已,所谓治病必求其本者也。如不识纲领而妄冀速愈,必致剥削阳气殆尽而亡。桂枝尖(三钱)、小茴香(三钱)、降香末(二钱)、桃仁(三钱)、川楝子(二钱)、青皮络(二钱)、炒广皮(一钱)、归须(三钱)、乌药(三钱)、苏子霜(三钱)、旋复花(三钱,新绛纱包)十九日。服通络药,已见小效,脉气大为回转,但右胁着席则咳甚,胁下支饮故也,议于前方内去桃仁、川楝、小茴,加:生香附(三钱)、半夏(六钱)、杏仁(三钱)、肉桂(八分)再服四帖。二十三日。先痛后便而见血,议通阴络法。苏子霜(三钱)、归须(二钱)、降香末(三钱)、桃仁(二钱)、两头尖(三钱)、丹皮(三钱)、藏红花(一钱)、半夏(五钱)、小茴香(三钱)、香附(二钱)、广木香(一钱)、广陈皮(一钱)(二)王氏,四十岁。乙酉五月二十一日。六脉弦紧,心下伏梁,非易化之症。一生忧泣,肝之郁也,又当燥金太乙天符之年,金来克木,痛愈甚矣。与温络法,其吐血亦络中寒也。降香末(三钱)、川椒炭(二钱)、香附(三钱)、半夏(三钱)、枳实(三钱)、归须(三钱)、公丁香(八分)、广皮服四帖。二十五日。诸症皆效,自觉气上阻咽加:旋复花(五钱)。二十九日。效不更方,再服。六月初二日。加吴萸(三钱)。(三)余氏,三十岁。乙酉五月二十四日。瘕结脐左,经来必痛,六脉沉细,阳微。吴茱萸(三钱)、川楝子(三钱)、公丁香(一钱)、良姜(二钱)、全当归(三钱)、降香末(三钱)、小茴香(三钱)、艾炭(三钱)煮三杯,分三次服,服七帖后,接服丸药。六月初二日。业已见效,每日服半帖,再服十天。二十日。每行经前三日,腹微痛时,空心服化回生丹一丸,服至经尽后,腹中丝毫不痛为止。下月经行,腹痛发时,再如此服法。瘕痛亦服回生,空心服一丸,化净为度。积聚:中医病名。是腹内结块,或痛或胀的病证。积属有形,结块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在血分,是为脏病;聚属无形,包块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在气分,是为腑病。因积与聚关系密切,故两者往往一并论述。西医学中,凡多种原因引起的肝脾肿大、增生型肠结核、腹腔肿瘤等,属“积”之范畴;胃肠功能紊乱、不完全性肠梗阻等原因所致的包块,则与“聚”关系密切。积聚的病位主要在于肝脾。基本病机为气机阻滞,瘀血内结。聚证以气滞为主,积证以血瘀为主。积证治疗宜分初、中、末三个阶段:积证初期属邪实,应予消散;中期邪实正虚,予消补兼施;后期以正虚为主,应予养正除积。聚证多实,治疗以行气散结为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