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的,前者发展成肠恶性疾病的风险极高。大部分息肉起病比较隐匿,临床上并没有任何症状,稍微大点的息肉可引起肠道症状。本来大肠是光滑细腻的,那为什么无缘无故的会出现息肉呢。
为什么大肠会长息肉?
1、遗传
结肠肿瘤和直肠肿瘤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史,腺瘤性息肉也是如此,只要家庭成员中有人患有腺瘤性息肉,那么其他成员发生大肠息肉的可能性明显升高。
2、饮食
长时间遵循高蛋白质、高脂肪、低膳食纤维的饮食结构的人,易出现大肠息肉。
3、基因异常
家族性息肉的发生跟第5对染色体肠壁内的某种抑癌基因功能缺失有关。在正常情况下此等位基因能抑制癌细胞生长,当该基因出现缺如或突变时,会使得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消失,从而引起肠道息肉或发生病变。
4、胆汁代谢紊乱
胆囊切除手术后,胃十二指肠溃疡行胃空肠吻合术后,会使得胆汁流向和排出时间发生一定改变,增加大肠中胆汁酸含量,从而引起大肠息肉。
5、肠道炎性疾病
结肠黏膜出现慢性炎症病变会引起炎症性息肉,常见于克罗恩病和肠结核以及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还有肠道血吸虫病、阿米巴痢疾以及结肠手术后吻合口部位也易出现息肉。
6、其他疾病
肠道息肉的发生和其他疾病也有一定的关系,特别是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以及冠心病和免疫力低下的人。二型糖尿病女性患上肠息肉的风险比正常女性高达80%以上。另外身体肥胖和接受放疗的肿瘤患者也容易出现肠息肉。
患有肠息肉需注意什么?
1、调整好饮食
及时改变不良的饮食坏习惯,远离高蛋白质和油炸以及辛辣食物,少吃刺激性和肥腻食物。多吃绿叶蔬菜水果,维持大便通畅,合理补充膳食纤维,因为便秘时间越长,越会刺激息肉增大或复发。必须戒酒,因为酒精刺激会加重息肉增大。
2、定期复查
经过研究发现息肉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小于5毫米的息肉若没有摘除,一段时间后仍然会有增大的可能性。凡是明确大肠息肉的患者,至少每6个月复查一次肠镜,避免息肉增大而导致出血或癌变。
3、保持适度运动
因为右半结肠以副交感神经分布为主,保持适度运动能增加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加强肠蠕动,减少粪便在右半结肠内停留时间,同时也能减少粪便中有害物质对肠黏膜带来的伤害,干扰息肉发生率和复发率。
温馨提示
平时要保持良好心情,因为精神过度紧张时会使得支配内脏器官蠕动的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抑制胃肠道蠕动,减慢蠕动速度,从而引起便秘,便秘会增加肠息肉发生。一旦发现肠息肉,最好的方法是切除,以免带来其他疾病,甚至恶化成肠癌。即使切除息肉后也并不代表着万事大吉,同样需定期做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