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巴西“球王”贝利在接受结肠肿瘤手术3天后,因出现胃酸倒流,再次被送入重症监护室。消息一出,贝利的健康状况牵动无数球迷的心,结肠癌也成为热搜词。
结肠在人体的什么位置?有哪些功能?罹患结肠癌会对人体造成哪些危害?对此,本报记者采访到医院结直肠肿瘤科主任、教授孔大陆,向公众科普结肠癌的相关知识。
今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了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数据显示,年中国癌症新发病例数前十的癌症分别是:肺癌、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肝癌、食管癌、甲状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宫颈癌。这10种癌症占新发癌症数的78%,结直肠癌在我国的发病数量已经升至第二,不容忽视。
结肠癌多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导致结肠癌的主要原因有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地域、遗传因素等。从地域分布上看,结肠癌患者主要居住在生活水平较高的地区。患者的饮食结构主要以高脂肪、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为主。长期大鱼大肉且纤维素摄入不足,是导致结肠疾病的重要因素。此外,有家族肠道息肉遗传的患者,也是结肠癌的高危人群。
公众对结肠癌比较陌生,通常误认为是大肠癌。
其实,结肠和大肠所包含的肠道部位有很多重合,但也有不同。大肠包括:直肠、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外的部分,医学上称为结肠。
成年人的肠道总长度大约为8米,是身高的4倍多。其中,结直肠一共约1.2米。结肠的主要功能是将未被小肠吸收的食物残糜中的水分吸收,并在纤维素的帮助下,通过蠕动,使食物残糜干结成型,形成大便并将其输送至直肠,最后排出体外。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应对癌症的重要原则。结肠癌早期时,患者没有体感,很容易被忽略。同时,由于结肠在体内的分布途经多个器官,所以不同部位的病灶也会有不同的症状,情况复杂。
日常生活中,公众应该注意个人大便的情况。当大便规律、次数、形状等突然发生变化,且持续一段时间,应及时就医检查并诊断。由于结肠癌也会导致肠道出血并通过大便排出,所以需要提醒痔疮患者,当大便出血时一定不要单纯地认为是痔疮所致。
当结肠癌的病灶在升结肠时,早期会出现腹胀不适的情况并影响食欲。由于升结肠部位肠腔宽大,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症状,比如缺铁性贫血、疲劳、乏力等。
当结肠癌的病灶在降结肠和乙状结肠时,会出现大便习惯改变、便血等情况,还容易引起肠梗阻。
“造瘘”“挂粪兜”是公众比较熟悉的词汇,也是很多人对结肠癌患者的第一印象。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结肠癌患者都需要进行造瘘手术。由于造瘘手术对患者生活、心理会造成较大的压力,目前临床上都会尽可能为患者保留肛门括约肌,保证患者手术后的生活质量。
对结肠癌三期及以上的患者,还会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在手术前使用化疗的方式,使肿瘤退缩体积变小,并在医生的判断下再进行手术。另外,还有些患者虽然需要进行造瘘,但仅仅是暂时性的,在手术的肠道恢复功能后,就可以闭合造瘘。
由于结肠盘旋在腹腔内,环抱小肠,并与肝脏、脾脏等器官相邻,所以结肠癌很容易侵入周围组织和其他器官,造成相应的临床症状。例如,当结肠癌侵入与病灶处相接的小肠并形成内瘘时,患者会出现餐后腹泻,并排出尚未吸收的食物残糜。同时,结肠癌也和其他癌症一样会发生转移。
预防结肠癌,最重要的方式是定期进行肠道检查。很多人认为人体内的肠道很长,一段出了问题手术切除后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很大影响,这是非常错误的。建议公众从45岁开始,每5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有癌症家族史、多发息肉、肥胖、高龄等高危人群每2-3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目前,肠镜检查技术取得显著提高,公众可以选择无痛肠镜,减少不适感。
记者/席念楚
编辑/唐风